“招考分离”未能实现
让参与方案起草的专家们颇感“意兴阑珊”的,还有《实施意见》中关于“招考分离”内容的阙如。
如果把高考制度视作是一枚硬币的话,正面是考试,硬币的反面就是招生。“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我认为这是推进高考改革的核心。”长期关注高考改革的学者熊丙奇表示。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在提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时,也明确提出: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即便是在去年12月,教育部发布消息披露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相关信息时,也白纸黑字写明,“健全考试与招生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可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
但在最新公布的《实施意见》中,仅提及:“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我们提出了‘两依据、一参考’,其中一个依据是依据统一考试成绩,再就是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次改革我们强化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解释。
而此前一直被视作改革攻坚点的“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则不见了踪影。“在《实施意见》中,这段话全部没有了,这就是这次改革最大的区别。”杨东平教授评价道。
与杨东平观点相似,接受采访的几位学者多认为新方案中招生改革“力度不够大”,“与期待尚有一定差距”。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此前在《实施意见》的起草过程中,“招考分离”的内容均有涉及,“但有关领导为了改革稳妥计,把原来方案修改了,最后出台了现在这个方案。” 前述熟悉整个起草过程的相关人士称。
今年7月,曾有民办教育智库提出过更为激进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方案。
在这份名为《以招生录取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高考制度改革的建议》中,课题组建议:率先实现“招考分离”,国家教育考试中心作为专业化考试机构,负责全国统一高考的命题;省级招办转变职能,考试报名的责任交给考试中心,制定具体招生政策、评价考生的权力还给高校,取消控制学生志愿和投档的权力。
对于这个民办版的方案,有学者评价,该份方案抓住了问题的核心。
“高考改革这个制度设计真正核心到底是改什么?是改一考定终身,还是学业负担过重?都不是。现在的高考模式最需要改革、最需要反对的,是分分计较的总分评价模式!”杨东平称。
有学者进一步表示,推行“招考分离”,本身也是还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题中应有之义,“大学办学,连招什么学生都自己决定不了,更何谈保证办学自主权?”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