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湖南龙山县皇仓中学军训教官与师生发生冲突。25日,陕西西安市一名高一学生在军训时晕倒并在送医后宣告不治。几天前,辽宁阜新一名高中女生在军训期间因挨批评回家后跳楼自杀。
这几起与军训有关的事件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对此,多方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不能因为军训出现“状况”就因噎废食。关键需要教育方式和内容提质,不能再停留于叠被子、站军姿、正步走等军训“老三样”。
根据中国教育部与军方联合颁布的《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是国家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学校教育和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军训已成大中学校新生入学之初不可或缺的“第一堂课”。
“周南中学的军训进行了十多年了,学生普遍感受是受到了教育。很多家长也认为通过军训,自己的孩子变得懂事,变得能吃苦耐劳。”湖南省周南中学教科室老师符笑汀说。
在中国,大学生、高中生军训一般只有7到30天。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不论是学生猝死的悲剧,还是“肢体冲突”导致师生受伤入院,深层次看是一个时期学校特别是中学军训问题累积的结果。
“一些军训教官对学生的要求极为严格,个别训练方式比较粗暴。而如今的学生多为‘90后’‘00后’,是家里的‘小皇帝’,体力不足但个性很强,因此,双方比较容易产生冲突。”一位不愿具名的高校辅导员告诉记者。
此外,按照教育部下发的中学、高等学校军事训练教学大纲,“集中训练”的军训教学内容中包括轻武器射击、单兵战术、战伤救护、军兵种知识、行军、野营等内容。然而记者走访多所学校了解到,当今军训实际实施过程中,却大多为叠被子、站军姿、正步走“老三样”。
“内容枯燥乏味,体力消耗大,对于如今的学生来说,确实容易产生厌恶情绪。”一位高中老师告诉记者。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