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招生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最受民众关注,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形象一点说就是’牛鼻子’。”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正是因为招生制度改革影响重大,才在国家议事日程上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8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上,习近平特别提到,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刘海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是因为以高考为代表的考试招生制度,既关系到基础教育的质量,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水平,不仅有为高校选拔人才的功能,还有维护教育公平的重任。在促进阶层流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重大民生议题。
现状:考试招生制度符合国情
刘海峰表示,他赞成习近平关于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的判断。现行考试招生制度是在我们特殊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中国有悠久的考试传统,我们的文化比较讲究人情关系,如果不用统一考试的话,很容易出现人情和关系的介入,所以需要用统一考试为主选拔学生。当然,这个制度也有不少局限,需要不断加以改革。”刘海峰说。
2014年高考期间,河南替考事件、辽宁体优生造假案等引发舆论对于高考制度的关注。刘海峰表示,这些事件的发生,正反映了中国考试制度的现实环境。“我们的诚信体系没有建立,有些人总希望用不正当手段来获得成功,在这种环境下,高考制度尤其需要坚持,如果没有刚性考试制度的把关,更容易钻空子。”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