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从左至右:姜明安、龚祥瑞、陈兴良、王建平;后排从左至右:陶景洲、刘凤鸣、李启家、王绍光、李克强。
2014年高考6月7、8日开考,说到高考,七大常委里年龄最小的李克强,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首届考生。看到没,总理也一样高考过哦。
安徽凤阳,朱元璋老家,李克强在此插队3年。在日后的《师风散记》中,李克强自己回忆,由于“多数时间是和乡亲们一起为生存而忙碌”,填志愿时,对北大“几不敢有奢望”。因此,“在生存欲和求知欲的交织驱动下,我还是在第一志愿栏里填下了本省一所师范学院的名字——据说在师范院校读书是不必付饭钱的”。
不过,在第二志愿中填报了北大的李克强,还是因为北大的优先选择权而被录取,进入在当时还保密的“政法专业”,即后来的法律系。
在校期间的李克强堪称“学霸”:为了背单词,他做了个小本,正反面写上单词和释义,“走在路上在背,上食堂吃饭排队时在背,外出坐公共汽车等车时也在背”,于是大三后即可翻译英文原版法律文献,1980年翻译的《英国宪法资料》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录用,1万多字;自修经济,“在图书馆借了不少经济和经济法的英文原著”;被推选为校学生会主席,创立北大学生议会常代会;博士论文或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奖”……
1983年,为了刻画先进团干部,北影剧本创作室这样描述李克强:“在校学习时是高材生,并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为留学生,但校党委需要他留下做团的工作,他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的专业。”
住在北大37楼的李克强也不只是学霸,还爱打篮球。后来担任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的宋凯楚曾和李克强住在同一宿舍,也是球友。宋回忆称,李克强“篮球技术一般,但比较勇敢,动作比较灵活敏捷”,自称为“农民式的过人,农民式的投篮”。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