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加睡眠赶走焦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每到这个时候,不仅是考生家长就连很多考生也会出现考前焦虑,甚至是紧张的睡不着觉。对此,李知建议,考生不要牺牲睡眠时间来学习,只有睡眠充足,才能提高记忆能力和学习效率,减轻焦虑。同时,家长也要正确引导孩子,不能过分要面子,高考只是一种手段,不要想着“我必须考上某大学,超过某同学才有面子”,这样会增加孩子的紧张和焦虑。此外,还可以让孩子适当运动减压,让体育运动增强孩子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灵活性,增强意志,同时也能让孩子适度放松身体后增加深睡眠,增加记忆蛋白合成,提高学习效率。
多听音乐能释放压抑
“音乐能使人们被压抑的欲望释放出来,让心理平衡,消除紧张焦虑。”提起音乐减压,李知也说出它的作用。为了让考生能得到收获,李知建议说,开展音乐自我放松训练时,考生可以靠坐在沙发上,以随意舒服的姿势,先紧握双拳,全身肌肉绷紧,然后全身放松,体验紧张放松的主观感觉,然后开始放松训练,由前臂开始,依次放松面部、颈、肩、背、胸腹、四肢,每次10至20分钟,对抗焦虑有良好的效果。此外焦虑时可临窗远眺,心情可很快改善。
“笑傲江湖”避免怯场
每到开考前,所有考点前除了考生外,另一队的陪考大军也着实壮观,为了不给孩子带来压力,家长也想留在家里,可他们却放心不下,还是会偷偷跑到考场外守候。
此时,陪考家长在校门外对自己的孩子不断地嘱咐,维持秩序的警察也会在考场四周巡视,考场外的警戒线、各种鼓励考生的标语也都悬挂在四周。面对这种紧张氛围,考生怎样能冷静,不受外界影响呢?
针对这点,李知也特别提醒考生,不要过早或过晚进考场,否则会出现怯场现象,进考场时要微笑,深呼吸。调整好情绪再进行考试。考试时如遇到不会做的题首先不要慌,这很正常,解不出来先放过去,回头再说;灵活应变,随时调节期望值;如果有一门功课没考好,就把眼光放在下一门功课上。俗话说,笑到最后笑得最美。考试时认真审题,不要粗心大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考场上临危不乱,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