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上午,中国教育在线在清华科技园赛尔大厦召开《》发布会,同期发布了2014年高招调查的相关情况。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分析了高考报名人数止跌趋稳、高招计划难以完成现象蔓延、文理悬殊与性别比例逆转以及高考改革等热点问题。
报告显示,2014年高考报名人数在连续5年下降后,第一次出现反弹,增长27万人,达到939万人。生源下降带来的高校生存危机似乎得到了缓解,但是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这一危机并未因报考生源增长而出现转机,更深层次的危机已经出现。
据该报告统计,在生源下降、招生人数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全国计划录取比例不断攀升,2013年达到76%,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即便是考生大省河南,在5年间从42%迅速提升至78.2%。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2年已经超过30%。但一些专家认为,实际毛入学率应该已经快速逼近40%。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快速到来,一些未曾预料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报告显示,2008年前后,上海如果不及时调减招生计划,将不可避免地面临“0分上大学”的尴尬。2014年上海高考报名人数仅5.2万,较 2006年11.38万人,报名人数规模缩减超过50%,2006年招生人数就超过9万人。这一现象已经不是个案。在全国各地,专科学校或者实行注册制,或是录取分数低至150分,最高也只有180分。
报告表明,从2012年开始,很多省市出现了招生计划无法完成的现象。在考生大省河南,2012年计划录取69.3万人,实际录取55.18万人,超过14万的招生计划没有完成,其中专科录取只完成了招生计划的75.4%;2013年计划录取60.6万人,实际录取考生53.6万人,其中专科层次录取24.5万人,只完成原定计划的75%。山东省则连续3年未能完成招生计划,2013年有6.3万个招生计划没有完成,占整个计划的12%。
高校不仅面临严峻的招生困境,录取后不报到的现象也越来越严峻。据业内人士介绍,很多高职高专的不报到率已经超过30%,有些省市的一些地方本科不报到率也超过10%。
“我们很多地方院校收入结构上很像日本的一些私立学校,学生学费收入占到30%-40%,因此学校的生存对生源依赖很强,换句话说,对学生学费依赖性比较强,一旦招不到足够的学生,或者学生不报到,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基本收入,从而对学校的稳定运行带来挑战,危及学校生存”,北美学者刘继安博士介绍说。
虽然生源暂时得到缓解,但生存危机仍十分严峻。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认为,“这实际是一件好事情。当学生与家长掌握了主动权,有了选择权,高校靠‘卖文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在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前,高校不得不思考并迅速调整自己的定位和特色,只有办出质量,办出特色,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挣得一席之地。这比行政部门多少文件与要求都更有效!”
推荐链接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