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期间,在北京一家国企工作的朱其诚回到老家安徽省合肥市,为去世的母亲扫墓,随行的还有朱其诚14岁的儿子。
在为母亲扫完墓后,朱其诚将儿子带到陵园内的安徽省遗体捐赠者纪念碑面前,献上一束花。他说:“我对孩子讲述了一些器官捐赠者的感人故事,希望能够让孩子感悟他们的奉献精神,认识生命的意义。”
近年来,同窗校友暴力相向、遭遇挫折后轻生、假期安全事故频发……学生不珍爱生命、不尊重他人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学生安全事件、事故的频频发生,折射出生命教育的缺失,要让孩子懂得生命的可贵。
所幸,生命教育在中国已经越来越获得人们的认可。广东、山东在清明节前夕举行“殡仪馆开放日”;一些高校布置学生给自己写墓志铭,还有一些高校开设死亡教育课程;上海、石家庄等地教育部门出台学校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推广生命教育。
不少地方教育部门、学校、家长等已经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情感教育、责任教育、安全教育等加强学生的生命意识,使他们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我从哪里来”“护蛋游戏”“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发展”……合肥市经开区的芙蓉小学从去年起,经常在课堂内外开展多种多样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
“我们之前去合肥工业大学学习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发展,大学里的哥哥姐姐给我们讲了生命从哪里来,如何消逝,觉得大自然很神奇、生命也很神奇!”芙蓉小学六年级学生李玥告诉记者。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