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分析”得分率最低
在就业质量年报内容方面,各部属高校得分率最低的一项为“相关分析”。
报告显示,仅有11所部属高校使用了“第三方数据”。大部分高校未注明、介绍数据来源,甚至有高校在年报中引用未经查证、来自网络博客上自称为专业第三方薪资排行榜的数据。但经课题组调研查证,该第三方并未发出过相关排行榜。此类数据使用方式均有损报告公信力。
四成高校未及时发布报告
在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信息公开方面,所有部属高校均在校园网或就业网上对年报进行了发布,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也对所有年报信息作了汇总。有28所部属高校(约37.3%)还通过报纸、微博、微信等媒体对年报发布信息作了公开,如西南交通大学利用新媒体,在年报公示后翌日便通过微信推送,又如华中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将年报在微博上作了发布。
但各校在发布及时性上表现较差,仅60%的部属高校在《通知》所要求的2月底前作了公布。其中,2月28日前公布的仅3所,最早为2月13日南京大学,“踩点”公布的为42所,最晚公布的则拖到了3月13日。
各高校在信息公开的便利性方面尚不尽人意,这是课题组特别提出的研究结论。比如,部属高校中,仅华南理工、湖南大学、重庆大学等少数几所大学将就业质量年报同时发布在信息公开专题网站,其他高校则均发布于学校官网、新闻网、就业网,甚至是办公网、学工部等普通公众很难关注到的地方。
与此同时,有大量高校未将年报发布信息放置于网站明显位置,有的将年报归入“通知”“公告”“重要信息”等外人无法看出区别和内在逻辑的繁杂种类中。公众如没有足够耐心,很难一下找到。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