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杜玉波:2.2万亿教育经费怎么花的

2014-02-21 11:02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4%的实现,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日前发布的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公告显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2万亿元,占GDP的比例达到4.28%。这笔钱怎么花、如何管,成果怎么巩固?

  如何花好4%?

  问:4%的钱都用到哪了?

  答:为把有限的教育经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基本原则是突出重点,用好增量,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新增教育经费主要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主要用于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

  问:保基本的“保”,补短板的“补”各指什么?

  答:保基本,一“保”义务教育,4%有一半以上财力用于义务教育。2006年开始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三次提高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2008年实施了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2009年全面推行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化债;2011年完成“两基”国检,全面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二“保”教师工资和学校运转,4%的47%用于教师工资,49%用于维持学校运转和改善办学条件。将农村教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率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1000多万农村教师的收入水平有了可靠保障。近五年校舍建设资金所占的比重提高了6个百分点。

  补短板,从各级教育来看,主要“补”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近五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增长最快,年均增幅49%;其次是职业教育,平均每年增长26%。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补”中西部。4%的一半以上财力用于中西部;中央财政教育支出,2/3都转移给了地方;中央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中,90%用于支持中西部。先后实施了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校安工程、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

  问:促公平在教育投入上如何体现?

  答:一是资助政策实现全面覆盖。在义务教育阶段,从最初的“两免一补”到免除农村寄宿生住宿费、提供营养膳食补助,目前至少是“三免两补”(“免”学杂费、教科书费、住宿费,“补”寄宿生生活费、营养膳食补助)。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推动全国32个省份(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中职,以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以顶岗实习、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辅;对普通高中,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补充;对本专科生,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并举;2012年开始,又建立了包括国家奖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三助”岗位津贴在内的研究生资助政策体系。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