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以腐败泛滥的艺术招生为例,2010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叶小钢,就提供了一份调研账单,“前三个月,每个月上课24节,需支付课程费14400元,加上吃住费用和租琴费用约2600元,每月共计花销17000元。最后两个月,到可能成为评委的教师那里上课,课时费提高到1000元一课时,每月花销增加到26600元。5个月下来,专业课备考共花销了104200元。”叶小钢还列举了两个案例来说明腐败的严重性:2000年,曾经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某省美术学院副院长,利用职务便利索贿受贿35万元;2006年,某地方音乐学院一名二级学院院长和6名教师在招生过程中,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专业考试评分权和招生指标调剂权,收受他人贿赂300余万元。
已经曝光的高校招生腐败问题,实际上只是高校招生腐败的冰山一角。要知道高校招生腐败的严重程度,只要看看各高校录取的自主招生学生中有多少是官员子弟、高校教师子弟,就可以明白大概。高校的招生腐败之所以前赴后继,一来因为过去往往将高校视为净土,反腐败多是自查自纠,监督不力;二来为了顾及影响,案件往往都只查到一定层面就戛然而止,威慑力不够;三来无论怎么查处,几乎都没有波及那些通过腐败进校的学生,既得利益得到了确认,从而不断鼓励了后来者。如何遏制高校的招生腐败,方法无非两招:一是进一步推进阳光招生,将所有的招生计划、录取理由都一一公示,接受监督和检验;二是加大查处力度,不仅要拔出“萝卜”,更重要的是要带出所有的“泥巴”,取消所有的既得利益。
招生处长节操碎落,究竟会带出怎样的“泥巴”?究竟该如何善后相关的既得利益?恐怕已经令人民大学十分“苦恼”了,而这又在一定程度超出了人民大学自身可控制的范围,所以也就难以透露蔡荣生被调查的具体原因和进展了。那么,在公众如此渴望知情的情况下,调查部门何不选择主动公开,并进一步接受公众的检举揭发呢?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