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有没有出路?
公办民办校都是为国家培养人才
对于秦和、俞敏洪和杨文3位来自民办教育界的委员提出的民办教育在实际办学中遇到的社会认可和机制体制束缚,袁贵仁说:“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靠政府投入就把所有教育办好,这是一条国际经验,也是历史经验。今天,我们的学前教育,接近50%是民办的,20%的学生就读于民办高校,民办教育对中国的教育普及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教育改革作出了积极探索,功不可没!”
袁贵仁说:“现在,我们一些教育管理者的脑子里计划经济思想还是比较浓,误认为公办学校是政府的,民办学校是社会的。实际上,大家要算一个基本账,不管公办民办,都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都在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只不过一部分是社会经费,一部分是政府经费。作为政府来说,民办教育发展得越好,应该是越值得高兴的事情!”
稍作停顿,袁贵仁有意识地将身体略微前倾,给在座的108位教育界委员举了一个例子:“我知道,现在有些地方同志一到教育部来就说,请再批准我们建一所新学校。我就告诉他们,你得算一笔账——办一所公办学校的钱,可以用来奖励、扶持10所好的民办学校!为什么我们非要说公办学校是国家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民办学校就不是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呢?我们要更多利用社会资源、民间资本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内的教育投入。”
攻坚期改革怎么推进?
出路在于综合改革
“所有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前提——要改革。”
袁贵仁说,总结30多年的经验,教育成就是由改革开放取得的。“现在教育改革到了攻坚期、深水区,管理体制问题、办学体制问题、人才培养机制等任何一项都带有综合性,单兵突进式的教育改革都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
十八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提了一个新概念、新理念,就是要深入推进教育系统综合改革。
“什么叫综合改革呢?”袁贵仁向在场委员发问。“综合改革是中国包括教育在内的各项事业改革的阶段性特征。我理解,就是改变过去单打一的方式。各方协调,上下配合加以推进,任何一个方面不支持都做不了。这就是现在政府的难处,也是考验政府水平的时候。”
袁贵仁认为,每一个改革都有综合性,但是最具综合性的改革就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它涉及人才培养模式,涉及教师教书育人,涉及学生全面成长,涉及一个国家怎么选拔人才。
“有人说现在改革是不是慢了,或者力度小了,我认为一个大国制定政策不能仅凭个人感情,快与慢、大与小,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否则可能是欲速不达。”
“不打无准备之仗,也不打有准备无把握之仗!”
“教育改革涉及千家万户,涉及每一个孩子。哪个孩子都伤不起,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我们的改革任何错路都不能走,任何弯路都要避免。可怜天下父母心,还有比中国的父母、祖父祖母更疼爱孩子的吗,因此我们哪一项政策做下去都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前前后后。”
袁贵仁将新制度比喻成路:“我们现在就是想设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整体目标和基本框架,引导每一个孩子都能有自己的选择空间,有自己理想的发展道路,选了不理想的路还可以岔过去。用通俗的话表述就是要修更宽的路,修多样的路,同时要建立体交叉的路。就像坐了汽车可以换火车,坐了火车可以换飞机,坐了飞机还可以换轮船,最后到达自己理想的目的地。”袁贵仁表示:“这个事情比较复杂、比较敏感,但是这个事不做,大家说的这些问题很可能难以解决。”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