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理性看待北京高考改革 分值变化能否解决教育痼疾(4)

2013-10-23 10:44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真正“难啃的骨头”还在后面

  与社会上的热烈讨论相反,专家们对北京市推出的这次改革的评判显得比较冷静。

  “北京这次推出的高考改革其实主要集中在考试评价上。”储朝晖说,对于高考的改革来说这仅仅是一小步。

  储朝晖认为,高考的改革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和高校都拥有较大的自主性,学生自主地选择高校,高校也不是被动地等着学生来,“要让学校和学生像‘自由恋爱’,而不是中间强塞进一个媒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持类似观点,他在博客上撰文指出真正的“啃硬骨头”不是高考科目改革,而是录取制度改革,这就是按国家教育改革纲要确定的高考改革思路,推进政府放权,落实大学的招生自主权、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其实,实行这样的考试、录取模式,根本不需特别关注英语科目的改革,因为各校在自主招生中自会根据办学定位、特点提出不同的英语要求,这就让英语教学真正回归本质,从全民“一刀切”学英语,转变为学生根据兴趣、学业和职业发展选择性学英语。

  “高考改革还要更加强调专业性”,储朝晖说,考试本来就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第三方评价,它要求人员的专业性、程序的专业性,同时也要求过程的专业性。因此,“政府不应该直接成为考试的指导者,不能直接站到前台。”要想改革成功,政府就要做好自己的定位。

  再有,还要增加高考的透明性,让老百姓对高考的每个过程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到。

  “还有就是要强调高考的公正性。”储朝晖说,北京市这次提出的方案中特别提到了“公平”,其实,公正是公平的路径,如果忽视了这个路径,“公平将会是水中的月亮”。

  无论怎样,中国教育中最敏感的高考改革已经拉开了序幕。改革就像一副多米诺骨牌,推倒了第一张才会产生连锁效应,否则只能原地不动。正如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说的那样,“对教育改革有人认为向东有人认为向西,有人认为该原地不动。光争论,一年两年也争不完。我们欢迎有建设性的意见,推荐有价值的配套措施,大家一起为现代教育的改革找到出路。”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