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考生和家长的角度来看。毕竟现在离高考还有8个月时间,2014届高三生刚进行完月考,即将迎来更为重要的期中考试,乃至自主招生和志愿填报做准备。如果这个时候,将志愿填报方式改为考后“知分、知线、知位”的“顺序小平行方式”,那么每个考生知道了分数和排名后更容易定位自己可以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因此报考志愿就更加胸有成竹和科学规划了,因此也就考生和家长会吃了个定心丸。
大家都知道,之前北京考前填报志愿主要依据学生的平时成绩(排名)或模考成绩(排名)进行,但北京的模考几乎是各区考各区的试卷,难度不同,分数不同,没有统一的市排名。有心的家长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思把校排名、区排名想方设法转换为近似的市排名,再根据这个市排名来选院校挑专业。在转换市排名过程中,家长还需考虑影响市排名的种种因素,如有政策性加分人数、未参加模考学生人数、复读生人数等内容,这么复杂的数据分析不是一般家长所能做到的。这也就使得一部分家长采取分差法方式简单应对志愿报考,然而面对2013年高考一本线突然提升80分背景下,这部分的家长2014年更不知所措从何下手志愿填报了。还有,就是有一些学生平时成绩和模考成绩漂浮不定,用哪一次成绩排名参考填报志愿,最好名次,平均名次和最差名次?这让家长和考生纠结不已!
还有,每年让北京家长最纠结和最煎熬的时间点莫过于刚刚知道孩子的高考分数,此时并不知道孩子的市排名,与此同时高校的提档线也未知,家长和考生可真似热锅上的蚂蚁,着急、难受、纠结和郁闷,不是北京的高三家长是无法体会其中的煎熬。
如果采取“考后知分顺序小平行”志愿填报方式,上面绝大多数的难题和纠结也就迎刃而解了,而且考生会更加安心备考,不会像每年5月中旬那样折腾考生。
2、从教育行政部门来看。作为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北京市教委,每一项改革都会牵动万千家长和考生的利益,肯定会慎重行事。在2013年8月14日人民网报道了北京市教委负责人表态,“北京的报考改革未被提上议程,形式近几年不会有大的变动,因为涉及到人才招录和培养的大问题,即使要改革也将是缓慢温和的,所以寻找一种合理高效的方式需要更多时间。”但事隔仅2个多月后,人民网10月14日电,记者就北京市高考或将考后知分填报的传闻采访北京教育考试院,得到的答复是“2014年高考政策正在研究中,一旦有什么政策变化,将会第一时间在官方网站公布。市考试院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要以官方发布的消息为准,不要轻信传言。”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即便要改革,也将是温和的,像天津市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改革就是连续4年逐步来完成的(2010年:天津实行考后估分1A大平行,设置4个平行志愿;2011年:天津市改为考后知分报考;2012年:一批B,二批A和二批B全部实行平行志愿,每个批次设置5个平行志愿;2013年:分别在各批次中设置有2个顺序志愿,第一志愿有5个平行院校志愿,第二志愿设有4个平行院校志愿。),同样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相信北京也会如此,因此“考后顺序小平行”报考方式应该是目前改革风险最小的一种方式。在大家经验和方法逐步成熟和完善的条件下,就可以推进实施“考后知分大平行”报考方式。
3、从高校自身角度来看。从高校的角度来看,我们询问了几位高校招办老师,他们也不支持考后知分大平行志愿填报方式。首先,平行志愿实行后,分数与学校之间的对应关系过于明显,即高分学生对应重点院校,一般分数学生对应普通院校,可能导致重点院校的录取线进一步提高,而普通院校录取高分考生的可能性减小。在这一点上,对于“985工程”院校林立的北京,人大、北师大、北航也不赞成这种方式,因为他们招不到高分的学生。反对声更大的应该是一些市属院校,如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招生办)、北方工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招生办)、北京工商大学(招生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招生办)等院校,同时接收高分二志愿的学生制度不再存在;其次,平行志愿使得很多高校录取的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的分差缩小,即高校录取分数扁平化,专业安排难度大。最后,高校招收的生源同质化现象严重,唯分数论,没有多样性,不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相比较来说,考后顺序小平行填报模式对于北京高校更加适合些。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