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助学金本来是国家用来帮助高校在校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但是近日有媒体却曝出,国内某高校学生申请助学金,得上台演讲“比穷”,引发争议。
俗话说“斗富比的是腰粗,比输了也不丢人,可比穷永远比的是气短。贫穷虽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但要说自己有多穷总不是件荣耀的事。演讲“比穷”是否违背了“助学”的本意呢?
记者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在我国很多高校普遍存在。在河南的个别高校对于这种评选方式,一些大学辅导员表示这也是“无奈之举”。
张华是河南郑州市一所高校的大一新生,他没想到自己和班里其他贫困生申请助学金的名单,这两天居然贴在了学院办公室的公告栏里。他告诉记者,学校里很多学院都是这样。
张华:他还要公示,贴出来哪个同学贫困,贴出来那个名单,都是这样好多。
焦作大学09级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张明(化名)也告诉记者,每年开学不久,学校会让每个学院确定获取国家助学金的贫困生名额。他所在的班级,除要求出具三级(村、乡、县)贫困证明及申请书外,还要举行班会,让申请的同学轮流上台演讲。
张明:说说家庭情况,让下面学生投票,都是这样选出来的。这种方式都不太接受。我们班有单亲家庭的,说着说着都哭了。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有关文件对助学金申领者的要求,规定很模糊,各高校很难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每个学院甚至每个班级,都存在不同的评定方式。有的学校是由班级选出评定小组,由小组投票决定;有的是大一需要上台演讲,再看以后的表现。
大学辅导员张帆透露,助学金名额分配很难避免主观性,即使申请的学生递上来的贫困证明也不一定都是真的。
张帆:系里边有的会做一些小动作,有些材料是可以做出来的。贫穷没有特定的标准。有的高校贫困生的比例就很低很低,有的高校贫困生就非常多。
记者了解到,国家设立助学金政策,是为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在每生每年1500-4000元的范围内确定,分为2-3档。为体现公平,曾有学校要求申请助学金的学生不能配带手机,甚至穿着打扮也有限制。助学金的资助对象主要是品学兼优的大学生。由于名额有限,不少高校在分配助学金名额的时候,会和成绩挂钩,成绩太差的学生,即使家庭贫困,也不见得能领到助学金。
河南大学学生王清政:比如我们班是50人,可能就有6个到7个那样。要排成绩,不是说你们家里穷,助学金就会给你的。
在实际操作中,对贫困生的认定不仅要看成绩,有时候还要看学生的申请意愿,也有学生因“爱面子”而不愿意主动申请助学金。大学辅导员张帆告诉记者,贫困认定难,学校也很头疼。
张帆:都是进行一个民主评议的。必须向所有学生告知,怕有人提出来意见。牵扯到钱的问题,怕说三道四,到底是给谁,老师也挺犯难,指标的问题。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