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孩子起跑线落后资源向城市聚集
2012年,清华大学课题组抽样调查显示,家住农村的学生获自主招生名额的机会较低。其中,生活在直辖市的学生,获得自主招生名额的可能性是农村学生的5.5倍。农业户口学生中,获保送资格的比例为0.3%;非农户口学生中,有0.8%获得保送资格,高于农业户口。
近年来,自主招生、特长生、保送生等制度拓宽了高校选拔渠道,农村考生却难以从中“分一杯羹”,因为农村学生获得艺术、体育、奥赛等“补偿教育”的机会不多,自招试题的城市化特色和高昂的考试成本,也让很多农村家庭的学生望而却步。
教育专家熊培云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普遍来看,农村学生接受的基础教育质量低于城市孩子,在强调分数的竞争中,他们难以支付高昂家教费、培训费,很难取得好的高考成绩,结果只能进二本、三本、高职高专这样的学校,被重点大学录取比例自然就低。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年前一家教育机构的广告语,即成为对家长的提醒,也几乎成为对客观情况的描述。但对农村学生来说,起跑线已相应落后。
对策研讨
降低部属高校属地招生比例
农村学生考上好大学日益艰难,已是社会共识。今年5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坦言,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机会基本相同,但上重点高校的比例仍然偏低。
情况的改变首先是从招生开始。2012年,教育部推出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在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适量招生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源,实行定向招生,当年这些地区上重点大学人数提高10%左右。
计划原定到2015年,每年在全国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万名左右,但实施一年后,教育部就将招生计划增至3万名,招生区域也扩大到包括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和中央部属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袁贵仁昨天介绍,在专项计划覆盖的省份,重点高校录取农村户籍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了8.5%。
解决之道何在?袁贵仁表示,教育部将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规模,调整招生规则,降低部属高校在属地的招生比例,将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学生。
在自主性更强的自主招生上,已有学校做出反应。2012年,北大在自主选拔录取的初审、复试和确定候选人等环节上,提高农村户籍考生的入选比例,明确自主选拔录取候选人中农村户籍考生的比例不低于20%。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纠结在农村和城市生源比例上将无法走出困境,更要从基础做起,首先要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均衡,让农村孩子能够和城镇孩子得到一样的学校教育;要不断地促进各地的高考录取指标的均衡,目前重点大学、民办大学在发达地区、大城市投放的比例过高,减少在发达地区的招生规模,现在应该把多余的招生数量投放给不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特别关注:
大学生中农村学生占六成
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不断滑落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我国农村孩子占高校新生的比例,其实在逐渐提高。2010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发文称,教育部学生司本专科处副处长苟人民介绍,从1989年至2008年,我国高校农村新生的比例逐年上升,从1989年的43.4%到2003年与城市生源比例持平,再到2005年达到53%。
数据还在变化。2012年农村学生占招生总数已达到59.1%,其中本科生提高到52.5%。第一批次录取高校录取人数所占比例达到45.7%。数据显示,2012年,高考录取人数达到685万人,如此计算,当年考上大学的农村学生达到404万,超过2003年全国高考录取大学生总数。
数据向我们展示的是,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整体扩大的过程中,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极大地提高,从绝对数上来看,在扩招的过程中,农村学生求学的机会确实大大增加。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