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感言
莱维特:像喝了三倍分量浓咖啡
卡普拉斯为美国哈佛大学和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拥有美国和奥地利国籍。他1930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53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莱维特为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拥有美国、英国和以色列国籍。他1947年生于南非比勒陀利亚,197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瓦谢勒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大学教授,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国籍。他1940年出生于以色列,1969年在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上世纪70年代,瓦谢勒与卡普拉斯在哈佛大学合作,开发出一套结合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电脑程序。瓦谢勒后来在剑桥大学与莱维特共同开发一套程序,可用于研究酶。
瓦谢勒从美国洛杉矶通过电话向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采访诺奖的媒体记者发表获奖感言,说半夜得知自己获奖,“感觉极好”,盼望12月到瑞典领奖。
莱维特告诉法新社,接到获奖的电话通知时,他正在睡觉,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随后非常高兴,如同喝了“三倍分量的浓咖啡”。
专家观点
卡普拉斯多年前就应得奖
清华大学化学系理论化学中心主任李隽教授介绍,理论化学界很早就已经认可了卡普拉斯,多年前大家就认为他应该获得诺贝尔奖。
李隽介绍,1998年,有两名理论化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当时他们有效地发展了计算方法和计算程序,借助计算机,将量子力学的方程用于解决化学问题,使得化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实验科学。卡普拉斯三人获奖与1998年的获奖者相似,就是“如何将理论引入到化学之中,以及与化学有关的基础生物”,他们解决了“生物化学方面最核心的一个问题”。
李隽还说,计算科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不过发展很快,“但原创性理论方面都是落后于国外的”。目前在计算生物化学方面,“应用他们的方法、程序和概念来解决生物化学的问题,在我国非常普遍”。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