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国”真好吗?
单性别教育尚存争议
“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仍在推进中,但由此而引发的种种争议也随之而来。
上海社科院原院长、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认为,解决“男孩危机”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需要有多重举措,建立“男子中学”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多元的教育选择。当然,作为多样化教学的一个改革试点,“男子中学”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效,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也有人质疑:“用性别隔离的方式圈养弱势群体”,这样的做法真的好吗?男子中学的青春期男孩周围都是同性,会不会培养出更多“伪娘”和同性恋而不利于与异性的正常交往。这种单一性别的教育环境对男孩来说到底是好还是坏?
许多家长也表示了对“男校”的担心:孩子是否会因为减少与异性日常接触而产生心理扭曲等一些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预知的心理问题。面对这样的诸多质疑,上海八中校长表示,男孩的成长环境除了校园,还包括家庭、社会和同伴环境,不会造成完全单一的性别环境。学校还将通过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与社会各类人群的接触交往机会,不让学校成为封闭的“男儿国”。
在教育界内部,关于单性别教育也有不同声音,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校长徐永初说,办一两个男生班并不代表对单性别教育的重视,办学模式可以更加丰富,不妨再多几所女校。在国外,女校千米之内一定有一所男校,而男校亦然。单性别学校的两性教育更需要注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需要两性交往的,单有女校没有男校那势必会在教育课程设置上有缺陷。千米之内的男校女校通常会有相通的课程。在这些活动中,男女生就会接触交往,而且,十几岁的孩子收获的通常是最纯真的友谊。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