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俱来的“基因缺陷”
对于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来说,师资短缺、没有固定校址都是困扰学校发展的先天性“基因缺陷”。
先说师资。师资一直是困扰着非学历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大问题,制约着该类学校的成长。在记者走访的京郊多所非学历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中,均采用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兼职教师来自北京各学校在职或已退休教师,专职教师则是学校自主招聘的全职教师。在这些教师中,兼职教师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知名度,但从现实反馈来看,聘请来的兼职教师由于不便于管理常常出现队伍不稳定的情况。
以中国信息大学为例,一些兼职教师时常迟到、早退。个别老师还在期末考试时将一个班的成绩全部给成80分,让校领导无奈之余只能花大力气建设自属的专职教师队伍。但专职教师也存在短板,多是刚毕业的学生,专业领域内经验并不丰富,教学重理论而缺乏实践。针对这种状况,该校开始招聘业界5—8年工作经验的一线人士担任各学科带头人,以此来带动年轻专职教师,推动师资建设。
当然,师资的困难同非学历的办学性质有关。学校招聘的教师多数不能参与职称评定,这些现实问题也实实在在制约着非学历民办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校址是第二个困扰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因素。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在北京的部分民办非学历学校办学堪忧:有的学校租地,有的则干脆“借地儿”,办在一些大学校园里,租几栋楼就成了一所学校。非固定的办学地点让一些学校频繁更换校址,有的10年内已迁址4次之多,平均每两年多就要搬迁一次,由此必然带来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不安定之感,以及归属感的淡薄。
记者采访中得知,为了改善窘境,北京东方大学于2008年由海淀迁往朝阳,约200多亩、合同期为15年的租用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可是租的地方终归不是自己的,学校不敢投资太多。”该校常务副校长武恩学表示。
身份和定位的不被知晓是困扰这类学校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记者在北京朝阳区某商场门口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随机调查50名路人,被调查者中,28名受调查者的第一反应是“虚假大学”,16人认为其为公办大学,仅有6人知道其为非学历民办高等教育机构。
由于这些教育机构不能颁发学历和文凭,只能提供学校印发的毕业资质。如果学生想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就得通过成人高考、自考等渠道,继续求学。“现在的社会大环境下,学历仍被大多数人所看重,找工作、升职时文凭常被设为硬杠杠。这些无法提供学历和文凭的教育机构自然招不到充足生源。”有专家指出,尽管这些学校都努力通过校企联合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但是,“非学历”依然是这些学校吸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种种与生俱来的先天缺陷,加之一些学校虚假宣传、虚假招生、教育质量不高,使得这些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内外交困。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