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民间的呼声形成鲜明对比,作为官方的教育部对高职“升本”十分谨慎,忌讳如深,从来没有松过口。教育部始终坚持认为,“高职原则不得升本”是基于国家教育布局战略角度考虑而作出的决定。这一规定的逻辑基础是:高职院校办学历史短,且办得好的学校少。如果他们都升了本,那么高职教育谁来做领头羊?如果一窝蜂都去“升本”了,谁还来静下心来做职业教育?
其实,教育部的这个担心纯属多余,实际的情况完全不是如此。首先,“升本”只会是少数办得好的院校、甚至是其中办得好的专业的事情,是在国家宏观控制下“选择性”举措,不会大规模、成批量、一哄而上。国家可以考虑在200所国家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中优中选优,遴选10~20所精锐高职院校,开展小规模试点,不断总结经验。这个比例约占示范骨干院校总数的5~10%,仅占全国高职院校的1%左右,从量的角度说,绝对不会影响到教育布局的大局;其次,目前高职院校在经历了近10年的示范建设历练后,特别是国家示范和骨干院校,都已经充分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完全确立了适合各校的职教先进理念和发展道路,这时候,如果允许他们率先升格举办本科,他们一定会沿着既定的职业教育理想和思路,高扬职教大旗,矢志不渝地在职教大道上探路先行,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完全不必担心他们再折回到传统本科的老路上去。
因此,他们依然是职业教育的范畴,对教育结构不会有任何影响。而且反过来,还会丰富高职教育内容,建构高职本科序列,为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筑职教立交桥迈出关键一大步。在此基础上,再经过若干年发展而举办专业硕士、博士,从而全面构建职教立交桥。
以笔者目前了解以及公开报道情况,天津、辽宁、河北、四川、江苏、浙江、湖南等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都已经明确表示,积极支持有关办学实力强、办学基础好的高职院校进行高职4年制本科试点,如采取与本科院校合作的办法,在相近的专业开展联合培养4年制本科高职生。而其他没有开展相关工作省份的办学水平较高的高职院校,也都在跃跃欲试,屏气凝神铆足劲,作着各种积极准备,或私下、或摆明、或“曲线救国”,五花八门。他们苦苦守候的,正是高职升本政策开口的那股“东风”。
从社会各界需求的必要性以及高职院校已经作足充分准备的可行性角度看,笔者认为,高职教育“选择性”升本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已成“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之势。对此,教育部门不能只是一味地“压”着“管”着,而是要顺应客观需求,按照教育发展规律,淡化行政管理色彩,放手让那些有能力、敢负责的好学校去“摸着石头过河”,用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闯劲,探出一条高职本科教育的新路子。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