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缺
因病离岗的老教师退不出去,导致在岗教师少却无法招录新人
今年,孙武街道报送了20多个农村中小学教师招录计划,但最终分配下来的人员仅有3人。其中,2名为初中教师,1名为小学教师。在姜楼镇,去年和今年分配来的3名教师全部为幼儿教师,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增加1人。
“政策受到财政制约,编制成了大麻烦,老教师退不出去,新人就进不来。”在采访中,很多受访者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按照政策,各学校的教师数量依照学生数量按比例核定。但现实问题是,一些教师因年龄偏大、身体状况较差等原因离岗,导致了在岗教师少却又无法招录新教师的尴尬。部分学校甚至出现了编制上有80多人,但实际只有50多人在岗的现象。
李申民表示,由此带来的还有教师职称晋升上的问题。“以前农村小学教师想评小学高级职称,机会比城里教师少,一般要到45岁左右才能实现。现在名额卡到了每一个学校,机会的确是多了,但问题是即便达到了评定标准,也只能等老教师退休之后才能评聘。”
截至目前,惠民县还有235名待聘中、高级职称的教师(高级63人,中级172人),小学中级未聘人员达到106人。按照新的岗位设置,全县各学校中、高级教师职称聘任数基本达到各学段应聘最高比例数限额,仅有个别中小学校尚有较少部分中、高级教师缺额。
与此同时,农村优质师资还面临着种种诱惑。前些年,由于很多城市学校扩大规模,部分民办学校重金招揽,一些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向城市流动的问题严重。
“走的多是年轻教师,应该说每年都有吧,而且很多是因为生活不便。”朱安星粗略算了一下,今年姜楼镇就有3名教师离开。
“城里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肯定都比农村要好,配套设施、培训进修等很多细节上都没法比。”28岁的李宁2010年来到崔寨小学,平时没少跟在城里教学的同学、朋友交流。
前景黯
职称评定标准、职称晋升和工资分配等,没有向农村教师倾斜
就在不久前,39岁的信景华被调到高官小学担任校长。此前,她在城里的孙武街道中心小学担任教务主任。这也是今年孙武街道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为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对大多数人来说,能留在城里肯定不愿到农村,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条件的改善和政策的倾斜。”在信景华看来,至少要先解决偏远地区教师的班车问题。“再就是职称晋升,工作条件差可以忍受,但前景不明朗,积极性就上不去。”
山东省审计厅副厅长姜芳在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会议上表示,现行的职称评定标准、职称晋升和工资分配等方面,没有体现出对村小和教学点及条件艰苦地区教师的倾斜,从而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不稳,加剧了农村中小学教学水平的失衡,也助推了农村中小学校的过度、过快撤并。
目前,山东省教育厅、人社厅等4部门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将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实行城乡学校间教师定期轮岗支教。中小学教师评审高级教师职称和竞聘高级教师岗位,须在近5年内有在农村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年以上的经历。各市、县(市)区在核定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对农村学校适当倾斜。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