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怎么也想不通,原本金榜题名时的温馨时刻怎么就毁在了一张小小的移动信息卡上。
19岁的小伙儿刘军来自甘肃武威,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兰州交通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就在中学的门房边,刘军先拿到了寄有中国移动电话卡的EMS邮件,现场交了50元钱,打电话注册开通了兰州的手机新号码后,才领到了人生中这纸重要的录取通知书。
“打开一看,里边全是广告,眼花缭乱的。打出的口号是‘我的地盘,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优惠’。”刘军说。
这位大一新生很反感:“不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么,用哪家运营商的业务,是我的自由,凭什么是强制的?”
在刘军所在的寝室,有来自甘肃、河北、湖北等省的6名同学,他们也都有和刘军相似的经历。来学校报到之前,都已按照校园信息卡上的提示,注册了兰州的手机新号。
然而,戏剧性的是,8月12日,兰州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在该校官网刊登了“关于2013级部分新生收到中国移动校园信息卡的声明”。声明指出:“近期有考生和家长不断反映,收到中国移动校园信息卡及相关宣传材料,经学校调查核实,确有部分学生收到此卡。我校未与中国移动公司就校园信息卡有合作事项,学校也未曾邮寄校园信息卡。”
既然高校否认了有关“合作事项”,那么,新生缘何会收到中国移动的校园信息卡?
记者从甘肃省招生办公室获悉,2013年参加高考的甘肃籍考生达28.3万人,录取考生21.8万人。其中,甘肃省内院校录取人数占到70%多。
根据教育部《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擅自泄露、出售、偷换、更改考生报名、志愿、成绩、录取信息及其他有关材料属于严重违规行为,将受到严惩。
另外,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在《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意见》中明确规定,电信企业不得“非法获取学生、教师或学生家长(以下简称“校园用户”)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未经本人许可向校园用户邮寄或与其他单位合作邮寄移动电话用户身份识别卡和业务宣传资料”。
显然,和通知书一起寄电话卡是工信部明文规定禁止的行为。那么,这封名为“校园信息卡”的宣传册,究竟是谁发的?是被如何精准投寄到考生手里的?考生的个人信息又是如何到了运营商手中的?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链条?
多名高校新生的举报,引起了记者的关注。带着诸多疑问,记者展开了调查。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