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考弃读或能“逼破”高校改革(2)
2013-09-05 19:35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人
弃考弃读逼破高校改革
玲玲父亲曾反复对记者强调,在他身边,就见过好几个大学生,家里没多少钱,父母甚至借钱送他们上大学,读出来要不找不到工作,蹲在家里啃老,要不就是让父母再出几万块钱找工作。“你说读大学有啥用,还不如我小学文化,做点生意,比有些大学生都赚得多。”
读大学真的没用吗?对于这种观念,学校和教育该怎么办呢?
专家表示,应当要辩证分析、理性引导。“与其问读大学有没有用,还不如说读大学没有以前管用了。”吴坚表示,大家对高等教育期望值降低了,这是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结果。
吴坚表示,以前,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可以改变一生,改变家庭,因此我们常说“一考定终身”、“高考决定命运”。但是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以后,上大学的机会更多了,就业竞争更激烈了。“学生通过艰难学习杀出重围,在就业市场上仍然要面临竞争。普通家庭拿出大部分收入继续供孩子完成高等教育,但他们毕业后的出路却不如预期,家长、学生就会犹豫,产生一些负面反馈,对读大学的作用进行重新评估,进而产生退缩的念头。”
有专家认为,这种理性、平和看待大学的态度,也是一种进步。山东沂源一中校长任大吉表示,现在社会选择多元了,成才途径也更多。考上大学,不是端上人生“铁饭碗”,只是谋生的手段和“跳板”而已;考不上大学,照样“条条大路通罗马”,幸福路有千万条。
任大吉建议,政府应当抓紧这个契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变高考“独木桥”为“立交桥”,让更多人可以通过考大学、上大学之外的渠道成才。尤其是对于弃考的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学生,应当通过网络教育、技能培训等方式,给学生成才多元选择,让他们不用上大学也能成才,从而打通上升渠道。
新疆教育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地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打通中职、高职通道,提前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这是当地未出现大规模弃考现象的重要原因。“一些更适合读职校的学生,提前分流到中职、高职培养,避免了高考弃考现象的发生。”
也有专家指出,无论是主动弃考,出国留学或者创业,还是被迫无奈弃考,都反映出社会对读大学失去信心,这背后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高校办学的问题,值得反思。上海市闵行三中校长颛孙长宗表示:“现在高校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不适应,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学生毕业后难以派上用场,这种因素传递到高中,导致很多成绩排名中后的学生对毕业后出路感到悲观,对读大学失去信心。”
熊丙奇表示,高考弃考、弃读现象倒逼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当家长、学生以脚投票选择高等教育时,高校必须思考怎样通过提高质量、提高教育回报,来吸引学生。马妍则表示,上大学为了就业,这种观念无可厚非。本科院校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服务质量,让学生找到满意工作,恢复大家对大学的信心。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