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正如歌词所唱的那样,这些年漫步在东南亚国家街头,你总能看到不少汉字,听当地人讲一些简单的中文。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汉语热”正在东南亚国家风靡。
而在“汉语热”的背后,有这样一群年轻人正在挥洒青春,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贡献,他们便是汉语教师志愿者。异国教学的日子,他们会有怎样的故事?我们不妨来听听。
汉语教师 志愿者
从担心到宽心 为做文化大使自豪
要说在国外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日子,23岁的广西民族大学学生蒋琳芸可谓故事一箩筐。去年12月,蒋琳芸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被选派至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的顺德学校进行汉语教学。在从事汉教工作的半年里,蒋琳芸与当地人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日子。“那是我出生至今最快乐的时光!”蒋琳芸说。
2012年12月,蒋琳芸第一次走出国门,来到陌生的国度——印度尼西亚。刚到印尼那会儿,蒋琳芸还担心因为自己的印尼语不流利,而难以融入当地的教学课堂。可后来她发现,当地学习汉语的氛围很浓,学校每个年级都开设有中文课,学生们普遍会一些简单的汉语。在第一堂课上,蒋琳芸听到学生用中文向她说“老师好”,她顿时底气就足了。
“过去他们没几个学生会说中文,这些年比较多。”蒋琳芸说,学生们的汉语基本功都是前几届汉语教师志愿者打下的基础。随着汉语课在当地学校的开设,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就连平时课余时间,学生们还会让蒋琳芸教他们跳中国的民族舞。
看到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热情这么高,蒋琳芸上课也变得很有激情。上课时,她认真地教给学生们每一个汉字;下课后,她常与学生一起打球玩耍。长期相处下来,印尼学生打心眼里喜欢这位中国老师,大家都想着该做点什么来感谢老师。蒋琳芸过生日那天,一个学生来到她的住处,拉她走开。当他们再回来时,学生却让蒋琳芸闭上眼睛。“祝你生日快乐……”当蒋琳芸睁开眼睛时,只见班长手捧蛋糕,学生们簇拥在四周,边拍手边用中文为蒋琳芸唱生日歌。那一刻,蒋琳芸很感动,她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文化友好使者的幸福。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