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大学通知书内夹3张手机卡,方便但实用吗?(2)

2013-08-22 09:49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学生:方便但不见得实用

  送卡、送话费还送优惠,新生们仿佛捡了大便宜,但这样的电话卡真的好用吗?据不少用过的同学反映,这样的手机卡虽然省去办卡的麻烦,但并不适合每个人。

  “资料上明明写着电话卡里有30元的话费,但我打了一个电话,就只剩8元了。一查话费才知道其实卡里就10元钱。”说起邮寄过来的电话卡,李静怨声连连,“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样的卡我是不用了,等开学了再去学校买吧!”

  “大一用邮寄过来的动感地带卡,几乎不打长途,每个月话费也得60元以上,几个月后不得不重新换卡。”如今就读于长沙学院的大二学生李亚平也有体会,她说,动感地带卡有一个15元的必选套餐,包括彩铃、来电提醒、3元彩铃盒等业务。“如果你还想办个5元钱的来电显示,10元钱的流量包,不打电话每个月的固定消费就有30元了,这样的卡学生真心用不起。”李亚平说。

  政策 :通知书带手机卡属违规

  “运营商的良性竞争会使资费降低,有利于我们消费者,但也不希望通过排挤对手,在校园造成垄断,这样对于运营商的发展也不好。”多名大学生表示。

  其实2011年,国家工信部就下发了文件,明确规定了校园电信业务市场“不能排挤竞争对手”、“不能未经用户同意、在录取通知书中夹寄移动电话用户身份识别卡、业务宣传资料等”。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现实却与此相反。

  邮寄电话卡给新生更多地发生被外省高校录取的考生身上,由现实却于异地办卡不方便,还是有不少新生表示会用这种电话卡。“到了学校在家用的电话卡就不能用了,学校真贴心,省得到时候还得去办卡。”即将来长沙读书的河北考生张宇新说。可见,这种先入为主的营销方式还是能抢占到众多客源,难怪运营商们乐此不疲相反。

  “我们收到的手机卡上都写上了我们的名字,这说明我们的个人信息已经被泄露了,这是不是也算侵权?”拿到手机卡的大学新生还有另一重担忧,“为什么这样的现象会屡禁不止?相关部门是不是能有更好的方法来引导市场竞争,让我们新生入学更方便快捷、更加安全放心?”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