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热的冷思考:名校情结背后隐藏就业焦虑(2)

2013-06-17 10:52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名校情结背后是就业焦虑

  记者通过采访今年高考的考生和家长发现,考生和家长焦虑主要有以下方面:担心成绩考不好,是否复读来年再战,是否听天由命随遇而安,而这些焦虑的大背景是,当“上大学越来越容易”的高考局面终于出现时,学生和家长的追求必然从“上大学”向“上好大学”转变,考生和家长们已经不满足上大学,而是要上名校。

  72.5% 、74.27% 、79.72% 、87% 、88.7%,这是从2008年到2012年,山东一路走高的高考录取率。在去年夏季高考中,山东本科录取率达49.5% ,意味着今年报名参加夏季高考的考生近一半圆了本科梦。虽然今年山东高考人数与去年相比增加 11305人,业内人士预测今年高考录取率不会低于85%。

  但还有一组数据则更说明问题,2012年本科一批普通文理实际录取人数为52045人,一本录取率仅为10%,100个考生当中只有10人左右能上一本,山东万名考生中仅有约5人能上北大清华,山东考生上北大清华的难度比北京考生难18倍,比上海考生难7倍多。

  今年教育部要求部属高校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倾斜所致,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及中国石油大学这三所位于山东的知名院校,都不约而同地减少了山东省内招生计划,北京大学在山东文科减招1人、理科减招2人,清华大学在山东文科减少1人,在考生人数增长情况下,山东考生上这些名校难度有增无减。

  “如今大学已经不再象征着稳定前途,一般大学文凭含金量下降,大学毕业即失业,而名校则不然,占据更多社会资源的名校毕业生还是就业市场宠儿,这才让名校越来越挤。”青岛1中副校长邢桂范说。

  多方位改革才能“医治”

  今年高考中,河南漯河部分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祭拜“文曲星”、尖子考生被老师建议吃避孕药推迟生理期,这些高考怪现象层出不穷。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高考焦虑是考试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人才评价标准综合作用的结果,“高考目前还是采取‘统一高考+集中录取’模式,一次考试成绩的高低,就关系到考生能进入哪所学校。”熊丙奇认为,现在考生和家长现在都关注优质的一本高校资源,而一本院校全国评价录取率只有10%,使得高考焦虑比扩招前的1998年还激烈,很多家长甚至认为没考上一本等于没上大学 ,主动放弃一般本科和专科。

  “高考改革应给学生充分的考试选择权和教育选择权,还要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推进高校平等竞争,普通教育要高于职业教育、公办高等教育要高于民办教育,全日制高等教育要高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这种教育的‘门户之见’,是违背高等教育大众化精神的。”熊丙奇建议,要消除高考焦虑,就应当大力推进考试制度改革和教育制度、人才评价体系改革,或许到那时,全社会面对高考才能有一颗平常心。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