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制度培养什么样学生问题
教育是一个国家未来希望和竞争力所在。中国目前教育体制是典型知识型应试教育,而不是立足身心健康的素质教育。学生几乎全部精力倾注于升学考试,取得各种学历视为教育最高目标,考试成绩成评价学生优劣、教师优劣、学校优劣的基础标准。
由国家机制保障并绑架国民的应试教育,违背世界普遍“循序渐进、前松后严”教育规律,让中国青少年“精神疾病”和“性格畸形”日益严重,身体素质下降者日益增多,初高中视力不良率分别达58%和76%,本身把本身先搞成了“东亚病夫”,更培养不出具独立思考和务实能力人才,世界科技革命引领者更与中国无缘。
根据一项大型调查,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初中生仅有10.7%、高中生仅有4.3%。全国中小学开设课程、教材、教法千篇一律,练习题、评分标准千篇一律,弯弯月亮象小船对象香蕉就错。另一项调查更大跌眼镜出人意料,高考恢复以来30多年各省高考状元,竟没一个成一流杰出人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上中小学时,却是被开除的学生。
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录取学生,只是考了高分数的学生不被录取的比比皆是,更注重的是申报学生综合表现,包含是否做过义工,有无其它才能。美国每个想进入优质大学的学生都要参加SAT作文考试。主要测试学生批判式思维、客观理性思维、分析能力、临机应变能力、说服力。而大学招录也要参看高中期间日常平均成绩。
美国大学毕业生约有20%选择自主创业,中国只有不到1.5%。一方面我们培养出来大批只会考试不会创业以及没有实际技能的人,而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资源遭受严重浪费,大学盲目扩大扩招成一场教育GDP大跃进,培养的人却大不对路,又人为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度。
中国大学毕业生的选择,不是考公务员进国企就是出国,升官发财替代了高尚理想,市侩庸俗和不择手段替代了淳朴真诚,不仅无颜于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真理者还被视为傻瓜和怪异行为,更遑论现代文明意识和人文关怀的基础塑造。这些不是青少年的错,是教育机制和社会环境的错。
教育成功的重要标识是,必须尊重和发现每个人潜能,鼓励每个人敢于为本身理想去进行实践尝试。而中国高考的唯分数论英雄,扼杀学生天性,抑制自主创新创造能力发掘,必然出现高分低能现象。
不是结论的结论
如此一篇短文,面对如此一个取消中国高考的大题,就敢说要结论,反对者是会不以为然的,但在互联网时代,只要你针对此愿意深入思考的话,就不难得出结论。
事实是,一张高考卷子是无法客观反映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反而是那些具有特殊才能孩子的克星,为用不上的知识灌输而消耗最珍贵青春甚至是生命,得不偿失,而就此而主导一代人的命运和确定一个孩子的尊严,相当荒唐。
事实是,中国高考制度弊大于利的负面效应很多人已看清楚,一个误以为公平的画饼里已食之无味、弃之不能,没有勇气纠正和受制于某些原因无法短期去改变。
中国的高考制度以及与其衔接的中小学教育制度,到了必须变革并刻不容缓地步,至于怎么变革,相关管理层其实是清楚的,国外考察更是无数次,民间还有很多有益的意见可参考,拿出可行方案并不难。
为求稳妥,相关变革可以分步骤进行,但不能没有行动。担忧的是,说了不算的人自费悲悯,说了算的人公费得过且过,将来修复代价实在太大!(来源青年导网)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