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试卷特点分析:
1、 从小处着眼,继续考察学生对"化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的深入理解。
如例10,产生了AgCl沉淀后再加I-看沉淀转化,本题进行了一个较为新颖的操作:先把AgCl沉淀过滤出来,再拿I-溶液来分别处理溶液和沉淀。在溶液中加I-溶液,就考察了同学们对难溶物溶解平衡的基本理解:①虽然原溶液Ag+和Cl-形成了沉淀,但只是超出Ksp(AgCl)部分的离子沉了,溶液中一定剩有Ag+和Cl-。区分了初中沉淀的简单概念和学完平衡后的深入理解。②有定量的考虑,形成AgCl沉淀后,溶液中Ag+浓度明显下降(请习惯从Ksp分析,而不仅仅是理解到Ag+被消耗了),而加入与Cl-等浓度的I-后,又形成了黄色AgI沉淀,证明了Ksp(AgI)< Ksp(AgCl)。重点在于形成沉淀的Cl-和 I-浓度相等,得出Ksp逻辑才严谨。
在AgCl沉淀中加I-溶液,观察到沉淀的转化,要理解到并不是AgCl固体直接和I-反应,而是Ag+和两个阴离子难溶物溶解平衡的相互影响,是平衡移动的结果。当然,这个问题没有专门考,但思路已在题中体现。
2、 选择题的问题难度明显降低
如例8,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的题。在2010,2011年的题中,主要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方程式本身具有一定的新颖性,需要同学的关注点落在实际用途和方程的匹配;2012年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对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考察,比如沉淀转化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就应该写沉淀符号。而2013的题考察非常常规,AD项都是初中生学过的化学反应。C选项体现了北京高考的偏爱,Fe在电化学装置中被氧化,第一步总是变成Fe2+。
3、 大题中有机压轴题非常稳定,合成推断思路与往年相似。
推断框图有所简化,按一条路线转化到底了,只要读懂信息,前后联系,不难得出结论。当然,今年给出的信息较为新颖一些,但不脱基本断键成键规律,容易理解。
4、 三道实验综合大题风格变化不大,还是要充分利用平衡和速率的基本思想,用一般规律来推断一些细节问题。
28题实验探究大题,在逻辑考察方面,相对于2011年27题"最难探究题",难度有所下降的。但要分析清楚实验现象并不容易,在多种反应的影响下,如何用平衡和速率的观点,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不同条件的变化过程,足以考察一个同学化学学习的深度。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