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吐槽最火的对象,纵观辽宁30余年高考作文,会嗅出那个年代的气息与追求,折射出时代的变化,文化的进步,同时也体现着与时俱进的特征。大的脉络显示,辽宁高考作文题从时代感更强变成了人文精神和思辨性更强。
70年代到80年代
时代特征明显
于宝山执教语文31年,他解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刚刚恢复高考的阶段,其作文命题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比如1977年的高考题目《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明显是那个时代的语言特点。
1982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那个时代对青年理想的诉求。
90年代中期
进入命题多元时代
于宝山分析,上世纪90年代之后其社会背景是改革开放,思想渐为成熟,高考作文进入各种形式的探索阶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命题作文较多,也比较单一,随后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多元并存。从近十年看,材料作文尤其是新材料作文占比相对较多。
而在文体上的变化,最初要求非常明确,议论文、记叙文还是说明文必须任选其一,但逐渐的对文体的要求是自由选择,总体看,虽然有多种文体或文体不限,但多数考查的还是以议论文基础。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