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
给报纸写信开考察应用文先河
1985年,高考作文要求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这一年的高考开创考察应用文的先河,除文字考察外,也要考察信件格式。
1987年,根据材料写简讯《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这几年,报社与高考作文均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1989年,要求考生给同学回信。1993年,写广播稿。此后,高考考察应用文再未出现。
1988年:
突破文体限制不再限议论文
1988年,高考作文题目《习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这是高考作文首次放开文体的严格限制,此前明确要求写议论文。
1990年,高考作文又有新思路。作文题目: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这一材料展开描写,写一篇议论文。
这是新的高考命题方向,对考生有了更高的要求,能够多元看待一件事情。
1999年:
话题作文登场写作空间更大
20世纪末,话题作文开始登场。1999年,作文材料写道:科学家对记忆移植进行研究,要求考生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正是这一作文题,高考作文进入一个话题作文时代。
话题作文仅提供了一个话题,是一种规定表达的中心内容、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它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接下来的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也是以“话题”形式出现。
有人统计,在2007年之前,全国高考作文题是以话题作文为主。2005年16套高考试卷的作文题中,话题作文多达9套。但到2007年,话题作文所占比重明显减少,在19套全国卷及各地自主命题卷中只剩下5套。
2009年话题作文仅剩广东卷的“谈谈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2010年也仅有一套,是天津卷的《我生活的世界》。
不过,2011年的高考作文,以《回到原点》为题,并不是话题作文,在形式上也大有“回到原点”之势。
2004年:
广东开始自主命题考生构思出新
2004年,高考作文首次实行分省区命题,广东也成为单独命题的省份。这一年,广东高考作文要求学生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见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
这一年,有的同学在构思上为了出新,有开网上辩论会的,有开药方的,有做实验的等等五花八门,还有一些类似西方现代派小说的构思也搬进了高考作文。“作文既有较好的承接性,又体现了地方色彩。”参与评卷的佛山高明纪念中学老师高勇这样认为。
单独命题几年以来,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分别为2005年的《纪念》、2006年的《雕刻心中的天使》、2007年的《传递》、2008年的《不要轻易说不》、2009年的《常识》和2011年的《与你为邻》。
华侨中学李扬老师认为,2009年的《常识》属范围作文范畴,题目出得相对更好,学生难以套材料。2010年的《与你为邻》则在范围上过于宽泛,特别是“你”的理解上各有不同,评卷过程中很难统一把握。
2012年:
材料作文再现首次出现“无题”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则用了两则关于“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和地点”材料,让考生写作材料作文。
值得重视的是,此次是材料作文“重出江湖”。华师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邹寿元表示,自2007年广东“新高考”以来,话题作文、命题作文都出过了,2012年是第一次出现材料作文。
而更具有开创意义的是,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在给定材料后,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这也是广东高考自主命题9年以来作文题首次“无题”。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