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确实是这样。如果在高考之外,学生有广泛的出路,我想没有人会对高考弃考大惊小怪。在很多发达国家,也有相当数量的高中毕业生,不选择马上进大学,而是直接工作,或者在工作几年之后再进大学。因为在这些国家,学历不是用人的重要标准,而普遍关注人的能力与素质。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当前单一的人才评价体系,打破“唯学历”的用人体系,给所有人多元化的成才选择。在这个基础上,成绩好、会读书的可以通过上名校成才,成绩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上二本、三本以及高职院校等方式成才。
高考弃考人数如果继续增加,会否推动教育制度与教育模式的变革?
熊丙奇:弃考并不完全是坏事,我希望能以这种方式倒逼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的改革,但目前来看成效并不明显。
至于如何改,这个有必要具体分析弃考的原因和人员流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如果是因为出国留学而弃考,意味着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不强,部分考生“用脚投票”,国内的高校应该反思,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给受教育者更好的教育回报。
针对“就业难”而导致的弃考,我们应打破学历社会僵化的用人标准,给所有学生多元的成才选择,特别是提高高职院校、民办高校、社会培训机构的办学水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成才的渠道。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