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弃原名恐得不偿失
校名作为一所大学长久的文化符号,往往承载着厚重的校园文化和教育梦想。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校名不仅要能够传递出办学特色的信息,也要给公众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提升公众对学校的社会认同。
高校更名确实“用心良苦”。但还是有不少高校在这方面有深刻的教训。某知名大学以工学院起家,为成为综合性大学,创办文学院,1993年更名为理工大学。1999年再次更名为科技大学后,引发了不少海外校友的质疑:怎么听上去像民办大学。
四川大学在这方面也有教训。该校在合并另一所重点高校后,改名为“四川联合大学”。总以为更名后,学校的“实力将大大提高”,结果却适得其反。有调查数据显示,不少人以为这是一所新冒出来的民办高校,学校的生源质量因此受到不小的影响。不得已,只得又重新改回“四川大学”的校名。
2012年11月,网友“_小满足”在微博中晒出一段聊天记录,称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生在招聘会上被一家公司拒绝,原因竟然是该毕业生所在的学校名字太长,让人觉得不太正规。这一奇怪理由随后引来网友围观和热议。
高校更名至少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看有无更改的必要;另一方面,是要看有无更改的条件。国家对高校更名,在学科设置、教学质量、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如果仅仅是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出发,一味求大求全或者跟着热点跑,这样的更名不仅没有任何实质意义,而且终究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失去的是家长、学生和社会的信赖。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是一所全球知名的高等学府,照眼下一些高校更名的“通行”做法,早就该改名为“麻省理工大学”或“麻省财经大学”了。可人家依然抱着原来的那块“金字招牌”不换,从学院名气到办学质量,丝毫不比哈佛、耶鲁逊色,每年都吸引全球大批优秀学子前来求学。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