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北京市“两会”前,包括何玉莲在内,30多名家长向100多名北京市人大代表寄送呼吁书及万人签名册。北京“两会”期间,13名北京市人大代表联名递交了关于“合理解决非北京户籍居民的子女参加北京地区中考和高考”的提案。
他们的行动似乎发挥了作用。随后,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当年全国“两会”上首次表态称,正在调研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方案。
同年5月21日,“关爱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主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学者张千帆、陈丹青等及多家媒体、家长志愿者共六十多人参会研讨。
2012年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2012年年底前,31个省、区、市要因地制宜出台各地随迁子女参加升学考试的具体政策。
林风和何玉莲,这对为争取异地高考折腾了数载的母子,仿佛“又看到了希望”。
两头落空
林风已经彻底失去2013年的高考机会:他错过了在四川老家的报名时机,北京地区的报名也未能通过。校长给出建议,复读一年,参加北京2014年的高职考试。何玉莲无奈,“绕了半天,儿子还是不能考大学,只能考大专。”
2012年12月1日至5日,是参加2013年北京市高考的报名时间。跟许多非京籍考生一样,林风竟然在网上报名系统中报名成功。
但很快,希望又破灭了。北京教育考试院迅速回应:网报之后还需进行资格确认,未经确认的考生报名无效。
之后,是家长和孩子“苦苦的等待”。
12月底,北京气温降至零度以下。距离教育部规定的最后大限越来越近,何玉莲也越来越紧张。她说,整个12月,她每晚的睡眠几乎不超过5个小时。
此时的林风,在日记里说他已经“嗅到了失败的气味”。
12月30日,北京市异地高考过渡方案终于出台。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