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心理有规律可循 高三的节点如何闯过去?(3)

2013-05-14 08:19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有的高考专家主张考生临考前三四天要全然放下,不念书了,放下包袱。我个人认为,这种方法属于“消极休息”,导致考生高考时没有题感。我的建议是,以“积极休息”调整状态。高考前一周,要保证做几套质量有保证的仿真题,保持应考状态。

  NO.6优秀生瓶颈:主动加入学习同盟

  有过成绩优秀经历的考生,进入备考阶段出现情绪波动的几率要高于其他考生。这是因为,成绩优秀的考生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习动机强。学习动机分为两种,一种是成长型动机,他们将学习视为乐趣,收获自我成长的快感,这类考生情绪稳定;另一种是匮乏型动机,他们内心痛恨学习,将高考作为实现理想的阶梯,为了学习牺牲自己的爱好,如果无法在学习上得到补偿,就会出现剧烈的情绪波动。

  第二,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意识。成绩好时不主动与同学交往,缺乏心理支持系统,一旦学习上遇到困难,则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第三,缺乏弹性思维。固执地将自己的目标锁定在名牌大学,一旦无法达到就觉得天崩地裂,甚至会想,“趁着落败之前赶紧撤退吧!”他们没有勇气面对不成功的结局。

  第四,自尊心强,敏感多疑。这类学生在成绩好时曾瞧不起成绩不好的同学,他们误认为这是所有人的价值判断;成绩下降时,又将自己的价值判断投射到同学身上,认为同学瞧不起自己,变得敏感多疑。

  其实优秀生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强势学科作为“投资”,主动加入同学的学习同盟,与同学分享自己在强势学科中的思考,同时虚心地向同学求教自己在弱势学科中遇到的问题。许多考生固执地认为只有进入名牌大学才能成就人生,事实上,进入名牌大学只会让你比周围人有更多的资源,但是如果你的情商低,无法将这些资源进行积极地归纳,内心产生的痛苦往往多于周围人。

  NO.7中考之痛:父母要营造和谐的环境

  有的考生在中考时有过失败的考试经历,这无疑在内心形成一个“痛点”,如果在高一高二年级没有引起重视,及时调节,进入高三出现考试焦虑的几率很高。他们会突然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感管理能力充满质疑,将自己的负性情绪全面唤起。

  尽管考试焦虑的症状都是相似的,但造成考试焦虑的原因却各有不同,比如父母关系、亲子互动、家族攀比、师生关系、学习方法、情绪管理等等,如果问题严重,父母可以找心理咨询师给孩子做心理疏导。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一旦确认孩子有考试焦虑,就放松了对孩子学习的关注,转而与孩子一起焦虑,“你考试时千万别焦虑呀”,“如果大脑一片空白了,就先放下笔静一静”……父母的这些言行强化了考试焦虑在孩子头脑中的记忆,使他们难以走出来。

  面对孩子的焦虑,父母要帮助他们更加准确地认识自己、认识考试、认识自己与考试之间的关系,恢复他们内心的自信。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要不断地审视自己,不要将成年人的一些消极观念和焦虑传递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是家有考生的父母可以给孩子的最好支持。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