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创办于1951年,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现有南岸校区、双福校区两个教学区。
学校全称:重庆交通大学(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国标代码:10618
主管部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办学性质:公办
办学层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普通本科(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科),高职专科(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科)
办学地址:
南岸校区: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66号 邮政编码:400074
双福校区:重庆市双福新区福星大道1号 邮政编码:402247
就读地点:
2013级普通本科各专业新生在双福校区就读;2013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科各专业新生在双福校区就读;2013级高职专科各专业新生在南岸校区就读;2013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科各专业新生在南岸校区就读。
基本办学条件:
学校学科专业覆盖面广,现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56个普通本科专业、28个高职(专科)专业,具有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教学实力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22802万元,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6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近2000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博士生导师39人,研究生指导教师563人,高级职称教师近600人,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逾68%,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省部级及以上专家教授120余人。中国工程院郑皆连院士、韩其为院士、梁应辰院士等150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
学校教学质量良好,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连续15年达90%以上,学校被授予“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09年、2000年连续两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2011年、2009年、2007年连续四次被重庆市评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第三条 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学校发给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学校授予学士学位证书。
第二章 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第四条 我校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招生专业及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录取批次以各省(市、区)招生办公室公布的信息为准。
第五条 我校2013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科招生专业为土木工程(批准编号:MOE50UK2A20131378N)、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批准编号:MOE50UK2A20121310N);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科招生专业为轮机工程技术(批准编号:PDE50AU3A20120572N)、航海技术(批准编号:PDE50AU3A20120573N)。
我校2013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代码、招生专业、招生计划、录取批次最终以各省(市、区)招生办公室公布的信息为准。
第三章 录取原则
第六条 学校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全面推进招生“阳光工程”建设,为国家和学校选拔优秀人才。
第七条 按考生填报的学校志愿优先的原则,按投档分数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符合条件的上线考生;若第一志愿生源不足,则录取非第一志愿的上线考生,直至招生计划完成。实施“平行志愿”设置的,按相关省(市、区)的规定执行。
第八条 考生录取的专业除个别省(市、区)按照相关省级招办要求有特别规定外,其余省(市、区)均按投档分数优先的原则,根据考生的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投档分数相同时,比较相关科目成绩(理工类考生比较“数学+外语”的总分,文史类考生比较“语文+外语”的总分)。当考生投档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时,若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学校则根据考生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自行调剂至该省(市、区)招生计划尚未录取满额且符合录取要求的专业,直至录取满额;对于调剂到收费较高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专业的考生,我校将征求考生意见,若专业调剂时,无法联系上考生,则视为考生自动放弃资格。我校认可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各省(市、区)加分政策。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