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高考:用“一模”找“现场感”(2)
2013-04-16 09:06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人
模考显著低于平时型
有些孩子平时学得还不错,排名也比较靠前,但是模考的成绩让人有“大跌眼镜”之感。这些孩子及父母会比较焦虑和着急。梳理一下,可能大致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是孩子的现场感有待于提高。平日习惯了四平八稳、不慌不忙地做题,成绩就有保障。一上考场,在一种无形的竞争氛围中,孩子失去了平日的悠闲和镇定,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在速度和正确率之间难以理智地取舍和平衡,有些题目来不及答,有些题目没有答完整、答到位,最终导致成绩下滑。
二是过于看重“一模”成绩。由于父母和老师反复强调“一模”的重要性,孩子心里的弦越绷越紧,生怕“一模”考不好影响报志愿。太想考好了,动机太强烈了,反而影响了正常发挥。 三是对于理综或文综的考试流程不熟悉,没有提前演练。分科考与3科综合测试还是有区别的,个别考生由于不适应而出现失误。
四是平时“都会”、“都懂”的知识有水分,没有真正落实到笔头,仅满足于“看会了”、“听懂了”。在真正的大考中,这些不扎实的知识点被检验出来,所以失分。
以上仅仅是简单的划分。不论孩子属于哪种情况,父母都不要着急,或过分渲染“一模”失利的“坏处”。父母要做的是鼓励孩子踏踏实实地找原因、定对策,鼓励他去实施自己的对策。在未来的复习中,如果孩子能够稳重扎实地针对“一模”中暴露的问题认真复习、认真落实,仍然会有提升的空间。另外,有的孩子会强调这些题“拿回家里都会做”、“下了考场我都会做”、“再多给些时间都能做出来”。很遗憾,考试只能在考场中、在规定时间里进行,这样才是公平的。这样的考生在平时做模拟题时要严格控制时间,不要给自己留出多余的时间来答题。否则,类似考试现场的那种紧迫感很难找到,一上考场又会难以从容应对。只有平时像考试,考试才能像平时。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