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打进北大”不证明“狼爸”有理(3)

2013-03-19 10:53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送进北大就一定是“教育的成功”吗,最终就一定能够成才?当然不是。但在当前,整个中国教育基本都采用比较单一的评价标准,能考上北大一般都被看作是某种“成功”,所以狼爸的“教子经”能够畅销,他也可以四处介绍“先进教育经验”。

  跟孩子讲尊重、讲宽容、讲自由、讲权利,是不是统统都是“扯淡”?是否只有“打”与“绝对听话”,才是真正的法宝?“虎妈”和“狼爸”的出现,让很多家长陷入迷茫。这些年,素质教育、全面教育的观念好不容易才萌芽,又被这些“反面教材”笼罩上一层冷霜。

  其实,只要应试教育的游戏规则并没有根本改变,一切有利于创造成绩、有利于管理的因素,都不会被彻底抛弃。

  看看“狼爸”所谓的理念:完不成作业要打,背不好课文要打;体罚是师长和家长的权力,是孩子的福祉;家庭民主就是孩子们是民,家长是主;年幼的孩子不需要独立思考;不许随便喝可乐、不能随便开冰箱门……所有努力,都服务于考试成绩,至于人格成长如何,综合素质如何,都可以被“学识”掩盖。

  从道理上讲,大家应该能看到“棍棒教育”的局限性,也会担心教育陷入功利主义泥淖之中。只不过,这些负面效应可能要经过几十年才显现出来,而“成功考上名校”的光环太诱人,它足以让很多人撇掉理性,转而迷信棍棒的逻辑、迷信体罚。可是,打就是打,所谓“科学地打”“有艺术地打”,不过都是些自我安慰的说辞罢了。“虎妈”在美国被骂得很惨,“狼爸”如果到美国也一定挨骂,但在中国,他们却可以带着鸡毛掸子去电视上宣讲。

  中国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理念,一千个人可能就有一千个想法。但我们不应该简单膜拜哪一种,而应该在多种理念的碰撞中找到符合人性、符合社会潮流的现代教育理念。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