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校资讯 >

广东高校亏空近百亿 每年需支付银行利息达7亿(2)

2013-02-15 10:42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政府“平账”情况普遍存在

  校均一亿,这个帐要怎么个平法儿?早在2007年底,广东省高校债务总计274.2亿元。2007年政府一次性安排清偿经批准的贴息高校教学设施及设备贷款149.2亿元,全省高校债务余额下降到125亿元。这种由政府出面“平账”的情况在全国普遍存在。

  天津市教委主任靳润成在2010年的一次采访中介绍到:政府大力支持,采用市场运作的办法,化解了高校一百亿的债务。这给我们高等学校轻装前进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而在更多的地方,高校债务问题让各部门讳莫如深。

  陈渐:毕竟是现实,欠了这么多钱在这里放着,领导层都不敢提这个事儿,谁都不敢提,谁提谁来还。高校还不了,难道省政府还吗?

  高校还不了,难道省政府还吗?陈渐的问题,答案在熊丙奇这里非常清晰——就该省政府还。

  熊丙奇:我国《教育法》允许通过融资的方式来促进教育发展。但举办者可以融资,而不是把学校作为债务主体。我国《高等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都明确规定,举办者应该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投入。对公办学校来说,举办者就应该是政府部门。

  记者:说白了,现在很多学校的贷款操作都有问题?

  熊丙奇:作为公办学校,应该是政府去借款,然后投向学校,接下来由政府还款,而不是让学校还款。实际上让学校欠债本身是一个不合法的问题。

  但有规定,也有现实。截至2011年6月,很多广东省属高校都各有3亿到5亿元不等的欠债。日子总得过,账单面前,陈渐形容,各高校“八仙过海”。

  陈渐:有些高校,比方说地方高校,像东莞、深圳,他们学校由于政府还比较有力度、有钱,他们就往里边投的多一些,我们都很羡慕。

  说白了,理论上应该全由省政府买单的债务,如今只能部分兑现。在清偿部分债务的同时,政府往往还要求学校一同“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此,陈渐表示无奈。

  陈渐:说是这么说,实际上高校有什么能力?当然,有些高校如清华、中山大学这些,他们都有自己的科研机构,跟一些企业有联合,可以跟市场接轨,搞一些经济产业。普通高校既没有这些设备,也没有那么多人才,他们怎么办,他们怎么生存,这个问题可能是普遍性的。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香港和欧美的著名大学?归根结底,他们选择的是大学质量和教育质量。美国著名教育家、曾经担任了20年哈佛大学校长的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这话听起来似乎没有振聋发聩的地方,但对于贪大求全、债台高筑的中国高校而言,却是意味深长。

  的确,当高校校长都变成杨白劳时,哪还有心思去谋划“百年大计”?负债百亿的广东高校已经给全国的大学敲响了警钟,“摊大饼”式的发展方式损害的不仅仅是某一所高校,而且伤及中国大学的整体形象。如何改,怎么改,值得深思。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