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暗箱操作空间
现有改革让保送生名额大幅缩水,但能否真正根除“顽疾”却引发新的讨论。对此,于涵认为,“如果根本性错位不解决,问题还将长期存在。”
相关专家认为,保送生制度的公平受损问题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仔细分析以往的竞赛保送,制度设计上存有很多暗箱操作空间。以省级竞赛来说,大多是由科协、学会等专业团体组织承办,评判权、选择权不在教育主管部门,更不在高校手中。
这就造成了一种根本性的错位:本应拥有话语权的高校招生变成了一种被动的“收生”,变成了完全的乙方;而发放入门牌照的人却不是这家的主人,无需承担后续的培养责任,公平性、责任感都有待求证。
而长期施行的保送制度在现实中弊端也开始凸显。
有关调查显示,家在省会城市的学生,获得保送资格的可能性是郊区农村学生的11。1倍。“保送生”制度直接诱导“奥数热”。“保送生”主要考核内容之一的“奥数”考试呈现出“末端异化”的表征,尤其在大中城市里,很多小学生被绑架到“奥数”的战车上。
一项对全国31个省(区、市)11886人进行的调查显示,54。3%的人认为保送生制度本身挺好,但在监管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难以选出真正优秀的人才。44。4%的人认为保优已异化为“保权”或“保钱”。
而从计划招生人数看,2012年,北大、清华、上海交大、中国科大保送生人数超过新生数的五分之一,一些“超级中学”的保送生更是垄断了北大、清华生源。
同时,有关人士认为,造成农村生和城市生保送机会不均等的原因,主要在于保送资格条件限制。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要在全国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鲜有可能出在农村一般中学,只会是省重点高中以及省超级中学。
推荐阅读: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