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一片神奇富饶的海域,一个国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永暑礁等几个礁盘,虎踞南沙,虽只有“巴掌”大的地方,但守住她、建设好她,便守住了中华民族的千秋基业和发展空间。
从27岁到47岁,从青春少年到两鬓斑白,南沙巡防区海洋气象工程师李文波,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21年里,他29次赴南沙守礁,累计守礁时间达8年零1个月,书写了南海气象史上10多项“第一”,把永暑礁海洋气象站建成了世界上最过硬的观测站,被誉为“爱国爱礁的南沙卫士”。
南沙的呼唤
1985年7月,李文波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专业毕业,8月到东海舰队某海测船大队报到,成为了海军的一员。
这一选择,源自他从小就有的从军报国梦想——他的家乡有一个革命烈士陵园,5020位为国捐躯的烈士,在他的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爱国主义烙印。
1991年我军组建南沙守备部队,需要两名懂气象的干部。正在筹备婚礼的李文波得知后,立即申请去南沙。然而,未婚妻赵善英及双方的父母家人都反对:新婚在即,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守那苍海孤礁?
面对家人的阻止,李文波的决心毫不动摇。他说服未婚妻及家人,在举办婚礼后的第六天,就告别新婚妻子,登上了去南沙守备部队报到的火车。
至今21个春秋了,他像铆钉一样,牢牢地铆在南沙礁盘,不论有多少“高就”的机会。
1996年9月,从南沙换防回来的李文波像往常一样,不顾航渡的劳累,将一组组精心采集来的南沙最新气象数据,送到南海舰队水文气象中心。水文气象中心的同行们敬佩李文波的专业素质,想把这个优秀的年轻人调到中心工作。李文波婉言谢绝:“观测站的建设刚刚起步,我不离开。”
那年,李文波回山东老家探亲,恰逢大学同学聚会。毕业多年,他的同学有的成了国家机关领导,有的成了企业高管或私企老板。当得知李文波还坚持在南沙守礁时,同学们决定帮助李文波换一个环境好的工作。聚会结束后,同学们收到李文波的短信:“我深爱着南沙这片蓝色的国土,深爱着南沙的气象事业。只要我穿一天军装,就愿意在南沙干下去。”
2001年,李文波的母亲不幸瘫痪在床。怕耽误他工作,家里人一直没有告诉他。直到2003年他回去探亲,才知道母亲已瘫痪在床3年。
是转业回家还是继续坚守南沙?
“莫闲礁小,每礁关联三百万;勿觉失大,所失皆为两亿家。”想到永暑礁上那幅熟悉的对联,李文波硬起心肠,又一次打起背包奔向礁盘。“南沙一寸也不能丢!”李文波义无反顾地说。
南沙高温、高盐、高湿,缺蔬菜,上礁没多久就会口舌生疮。虽说现在守礁条件有所改善,但南沙恶劣的自然环境始终没有改变。随着守礁时间越来越长,李文波的身体远不如从前了,风湿病越来越严重,有时腰痛得都爬不起床,但李文波仍然坚持守礁。
李文波说:“为了南沙,就算是下半辈子坐轮椅,我也不悔!”
广告资讯: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