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评论首页>> 正文
【特约】“特殊”专业亟需教育信息公开
2012年8月30日 8:47
来源:观点中国 作者:
因对多所高校按性别划分投档分数线的做法不满,妇女权益公益人士要求教育部公开所批准的限制性别录取的高校名单。8月28日记者获悉,教育部回复称,“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少数学校的部分专业课适当调整男女招生比例。 (8月29日《京华时报》)
教育部这样的回应显然不能打消妇女权益公益人士的质疑,正如公益人士所称,既然基于国家利益,那么,就应该解释“特殊行业或者岗位的特殊专业人才培养”之“特殊”是基于哪些标准,以及这些专业限招女生与“国家利益”有何关系。
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确实会有因行业需求、人才选择而出现特殊专业,在笔者看来,当前,我国高校的特殊专业发展确实存在严重问题,包括信息公开不够、受教育者选择盲目;政府的支持不够,一些重要的基础学科陷入困境等。在当前高考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中,如果教育部能明确特殊行业、特殊专业的标准,并基于国家利益发展来考虑这些专业的长远发展,将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事。事实上,这正是教育部门的职责之一。
首先,这可避免一些高校擅自确定特殊专业,并设定相关的招生限制。在我国高校招生中,军事类院校指挥类专业的招生,通常有男女限制,但这一限制并没有引起质疑,原因是大家对指挥类专业的特殊性有所了解。但此次小语种专业分男女生单列计划招生,却引来质疑,因为不管从小语种的教学还是今后的就业看,不少人认为其并不特殊。那么,要说明其特殊性,就必须列出目前高校开设小语种专业的情况(有多少学校开设,共有多少学生在读,男女生比例如何,就业情况如何,哪些小语种专业有人才缺口等等),如此,就可让公众清楚知道其面临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对待。
其次,公布这些信息,其实也是高等学校信息公开的需要,以及帮助受教育者选择专业的需要。我国高校的专业教育,目前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学校在设置专业时,缺乏全国各高校开设这一专业的详细信息,另一方面,对于我国高校专业的招生、培养,公众也很难获得比较全面的信息,这导致高校开设专业很盲目,学生选择专业也很盲目。如果教育部门能公布高校专业开设的详细信息,高校开设专业时会更加理性,而学生也会结合自己的兴趣、高校开设专业的情况、专业的社会需求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涯。对于特殊专业更应该如此,否则,如果专业很特殊,学生却因信息不充分,不知道其特殊,这不就会造成求学和就业的迷茫吗?
像小语种专业,如果教育部门和高校,在招生时,明确告诉考生,该专业现在的培养情况,就业需求情况,考生完全有可能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理性选择,比如,如果学校告诉考生,本校小语种专业共有50名学生,全为女生,当年毕业的学生10位,有5人没有找到工作,用人单位对男生有旺盛需求,结果可能是女生们会慎重选择。这也就不需要学校分男女计划招生了。可问题是,这些信息没有人告诉学生。学生们从高中选择小语种专业时,就缺乏信息支撑。
再次,对于特殊专业,教育部门还有必要采取扶持政策。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就业率的压力下,纷纷压缩甚至砍掉基础学科、专业,这对于这些学科、专业的打击是致命的,可以说,这才影响到国家的长远利益。对于这些特殊学科、专业,教育部门有必要调查高校开办的实际情况,通过设立奖学金和发展基金等方式,给予支持。
再回到小语种专业,如果从国家外交角度,需要培养学某一小语种的驻外男生,那么,政府部门完全可以设立奖学金、助学金,或通过定向招生的方式进行,这既不违背公平选择,同时也在人才培养中体现了学校和受教育者的权责对等。
如果教育部门能按照信息公开的原则,结合某些专业的实际开办情况和社会需求,确定高校需要特殊关照的学科、专业,笔者相信,这会获得社会公众的理解,而不是眼下的质疑。当然,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和学校的职责是不同的,总体而言,高校应该拥有办学自主权,具体包括招生自主权和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政府教育部门所要做的是为高校办学提供信息服务,并创造条件,让一些特殊的学科和专业获得生长的空间。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60850000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