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高考考生家长近日发出一条令人唏嘘的微信,一名大学生在一所985大学读到大二,因不满意所学专业,毅然退学选择复读,今年再战高考,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在该生的复读班里,同样一个选择复读的学生,去年上了一本线,今年却只过二本线。有人戏言,复读一年为“高四生”,复读两年为“高五生”,可复读后,考生面临“冰火两重天”。今年,一些考生在我省高招刚刚进入二本录取时就已顶着烈日走进复读学校。据统计,今年我省高考生中大约每7个就有一个是复读生。面对庞大的复读大军和复读带来的高风险,什么样的特质最容易成功?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复读?
现象:“名校情结”“热门专业”是复读催化剂
今年全省共有考生约37.3万人,其中,应届生32万人,往届生5.3万人。以此推算今年大致每7个高考生中就有1个是复读生,而去年则是5个高考生中有1个复读生。虽然目前复读生开始呈现略微下降的趋势,但所占的比例依旧很庞大。
经记者调查发现,除达不到本科分数的学生选择复读之外,也有大批刚掠过二本线的学子前来复读,这部分复读生中大部分因为“不甘心”。同时,“名校情结”、“热门专业”是复读的催化剂。今年,“回炉生”大量涌现,一些考生中止大学学业争相为名校、为专业、为发展前途而再次挑战高考,这群特殊的复读生成为了高考复读大军中的“特种兵”。
在长沙芙蓉区一所复读学校里,记者遇到了来自衡阳八中的理科生周洋(化名),他今年高考成绩523分,比一本线高出了二十多分,但这个分数在周洋看来并不满意。“发挥得并不是很好,语文成绩很低,分数也不尴不尬的,很难填非常好的一本院校。”谈话中可以看出周洋的抑郁和低沉。
“我查完分数后就在犹豫要不要复读,因为复读还是有极大风险,虽然这次是发挥不好,但是也难保下次成绩一定提高。”周洋说自己当初也很纠结,但想到名校与普通学校在教学资源、学生视野及以后就业上的大差别时,就痛下决心来复读了。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