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的7月,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之后,我参加了高考,并且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终于考取了我理想中的大学——北京大学。高考之后,我把我这几年的学习经验和教训总结了一下,其中也包括一些应考的技巧和心得,现在分述如下,以资后来者有所借鉴。
一、立志是产主学习动力的前提
我认为参加高考,必须对高考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必须在心理上对高考有足够的重视;同时,我们还应该把高考与我们的理想,也就是我们对自己的未来的设计相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习动力十足。
高中的时候,我就有了这样的想法:人生苦短,上帝给我们每个人都只有几十年的生命,做为一个理性的青年,我不愿庸庸碌碌地度过我的一生,我希望我的生命是有意义的,丰富的。我梦想着精彩的未来,我有对未来的美丽憧憬,并愿意用不懈的努力实现我的梦想。
我也很清楚,我的前方不仅有诱人的野百合,同时也布满刺人的荆棘,我决心以意志的力量去获得我的成功。但如何才能成功呢?
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只有知识才是每个人求得生存、赢得发展、获得成功的最基本武器。所以求取成功就必须求取知识。而如何求取知识呢?有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对的。自学成才,社会磨练,这无疑是取得知识的途径。但我想:只有高考之路才是最令人心驰神往的求知之路。原因很简单:高等学府中浓郁的文化氛围会使每个置身于其中的人受到熏陶,使他自觉不自觉地广泛获取了知识,并能终生受益。正因为这样,高考才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选择性考试。
相信每个将参加高考的人只要对高考有了这样的认识,他都会自觉地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和对学习的热情。作为高中生,既然我们选择了高考,我们就应重视它。相信我,努力学习吧,“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二、正确的方法是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
学习是需要方法的,我想这个道理众所周知,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在学习中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但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因而适应自己实际情况的方法也就不同,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出发,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好方法。
以下是我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方法。希望那些与我情况相同或类似的同学能够以此为鉴,少走弯路。
1、从小抓起,循序渐进
任何知识都是由无数个小知识点组成的,它们融汇贯通在一起,就形成了复杂、系统的学科。因而掌握一门知识也就应从这些小时知识点抓起,不放松其中每一个小的环节,比如一个单词、一个公式,都要认认真真地弄懂吃透,也就是要注意一点一滴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为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万丈高楼平地起。”
同样,考试也是如此。每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知识点组成的,如果你的基础知识牢固扎实,每一个知识点都在你脑中有清晰的印象,那么再难的题目也不会令你摸不着头脑了。
因而,我们的学习一定不可急于求成,一味追求高速地提高成绩,而应重视基础,细水长流,层层积累。
2、学习要注意系统化
高考要考察的内容很多很杂,其中很多的知识点就非常容易混杂纠缠在一起,十分不利于我们的复习和考试。
所以我们应该自己采用适当的方法将易混的知识点提取出来,并将它们系统化,以利于学习。
高中时,我采取列图表法来总结知识点,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3、学习的条理性和计划性
学习不是一件盲目的事情,应该有条理和计划,也就是要做到“胸中有丘壑”。
学习的条理和计划包括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顺序和内容,以免不知所措。
举个例子来说吧,我在上高一的时候,由于对高中学习生活的不完全适应,不懂得学习要有条理,有计划。所以每天晚上学习的时候,面前总是摆着一大堆书,却不知该看哪本,无所适从。即使开始了看书,也是看着这科想那科,无法专心,效率很低。
后来,我逐渐摸索,总结教训,认识到了计划的重要,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学习之前都在脑中制订一个当天学习计划,并照之实行,如:
7∶00~8∶00英语第三课:单词熟记,了解词义。
8∶10~9∶00语文背诵××课文。
9∶10~10∶00数学:××练习。
这样学习有了目的,可以在每段学习时间内做到专时专用,集中精力,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
4、均衡发展,避免偏科
高考不是单科竞赛,而是综合成绩的考评,因而要取得成功,我们就必须避免偏科。
但是偏科这种现象在中学生中比较常见,我想这主要是由兴趣引起的。比如某位同学对英语兴趣比较浓厚,而不怎么喜欢数学,那他自然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英语中,而不怎么重视数学。而且,他在学习英语时效率也会很高,而相反,即使学习数学,由于没有兴趣也会心不在焉,效果很差。
要克服偏科就要对症下药,从兴趣着手,注意培养自己对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科的兴趣。例如多读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啦,多接触一些相关的趣味知识啦,这都会使你对它的兴趣越来越大。
培养自己对各门学科的兴趣,不仅可以提高考试的总成绩,同时它对我们的均衡发展、适应社会也是很有利的。
5、把握错误,不再重犯
我们在参加高考之前,都要做很多的练习,参加各式各样的模拟考试。在这些考试与练习中,我们都会出现错题。有些同学对这些错误不重视,错过了就不再理它,老师的讲解也不认真听,以至在以后的练习中即使出现了类似的题也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对待错误的不正确态度。
我初三时,数学老师曾对我说:“一道错题,比一百道你做对的题都更有价值。”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而且也一直很注意把握错误。为此,我专门准备了几个“错误积累本”,将每科考试或练习中出现的错误都详录于其中,并且注明错误原因和几种不同的正确解法。以后一有空闲,我就拿出这些本子看,就保证了不会在一种题型上一错再错。
6、相信老师,同时自有主见
每一位老师都是我们复习的指导,他们往往都不是第一次教高三毕业班,所以对高考的经验十分丰富。而我们中绝大多数人又都是第一次参加高考,对高考的认识和了解不会很全面,这样,我们就应该紧紧跟住老师的复习步骤,不要自以为是。
同时,由于老师在安排复习时,要从照顾大多数同学出发,因而复习的速度和步骤会相对放慢。所以,成绩较好的同学就可以一方面紧跟老师,另一方面独立地进行自己额外的复习,这样收到的效果会更好。
7、寻找竞争目标
我们都很清楚:在竞争中才会有进步,有发展。其实学习也同样如此。高中时,我就经常以那些成绩与我相近的同学为竞争对象,暗暗督促自己,不能松懈,并从与他之间的差距来衡量自己是否有所提高。这个方法一直披我视为法宝,使我在学习中连续进步。
当然,同学们也应该注意,竞争目标的选择不能盲目。有些同学成绩中等,却偏以班里最优秀的同学为目标,这就有些急功近利了。我认为,竞争对象最好是成绩比自己稍好一些,但又不是好得太多的同学,这样才能真正给你超过他的动力,也易于检验效果。
8、紧张的学习中,注意适当的精神调剂
在学习中要注意劳逸结合,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在紧张的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要进行适当的休息,这样才能保持高效率。否则,一味的苦读会使你的学习效率越来越低,头脑也越来越混乱,学习没有成效。
其实休息的方法很多,比如高三时,我就经常会在学习间歇看一些轻松的电视节目或听广播,象东方时空,96环球,还有Joy Fun等等,都很有助于大脑的松弛
但我认为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如踢足球、打篮球等,是不适宜于学习间歇的,这会使你过于兴奋,难以平心静气地投入学习。
9、参考书要重质而不重量
对于高考的准备而言,使用一些参考书是必要的,但是有些同学准备了一大堆参考书,东看一眼,西瞅一眼,却都没有具体全面的把握,收效甚微,所以我挑选参考书重质不重量。
挑选参考书可以听取老师或其它同学的意见,也可以自己选择,但重要的是买来之后就要真正地开始利用它,而不能把它当成收藏品,买而不用;更不要以为参考书是什么“宝物”越多越好。其实每门功课有一本就足够了。
如果遇上这种情况:参考书中所言与老师或课本的说法不一致,那这时应以后者为准。
以上这些是我在学习过程中关于学习方法的体会。它们都是我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总结出来的,对我的学习大有裨益,其中一些直到现在仍然在发挥着作用,希望它们也能给同学们一点启发和帮助。
三、临场技巧
对于参加高考而言,临场应试的技巧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是我对应试技巧的一点心得体会。
1、最重要的是“放松”二字
高考是我们通向高等学府的叩门砖,它关系到我们的未来前途。一想到这儿,同学们就难免会紧张,会害怕,怕高考的发挥失常耽误了自己理想的实现。这种心情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它得不到控制的话,就必然会影响我们的成绩。
要克服紧张,就必须放松,怎么放松呢?高考时我是这么做的:
A、正确客观地估计自己的实力,既不自高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其中后者更为重要,因为有些同学的心理压力正是由于对自己的估计过低造成的。
B、进考场前利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给自己打气鼓劲。
高中三年的辛苦努力,其实都是为了7月7、8、9这短短的三天时间。所以这段时期也就最容易令人紧张。那该怎么办呢?
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当时我的做法:
进考场之前,我带了一本杂志,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一个人默默地看,以暂时忘记高考,这样就可以平息紧张情绪。
进了考场以后,杂志不能看了,但距离发考卷还有几分钟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就自己对自己“说话”(当然是心里想,不是嘴里说):“我的准备那么充分,我的实力那么雄厚,怎么会考不上呢;又不是你一个人参加高考,害怕什么呢,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考生要过这三天,大家都一样的。”这样自我心理暗示一段时间之后,心里就坦然平静多了,心跳也不那么快了。
读者们不妨试一试,也许效果很好呢!
2、不为难题所羁绊
考试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本来不难的一道题,自己却怎么也摸不着门路,不知从何处下手,这样就非常容易焦躁不安,影响后面的作题,进而也影响考试的成绩。
我认为,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暂时放弃这道题,接着做下去,以保证别的考题不受影响。同时要相信这一点:那道题你并不是不会做,只不过一时卡住罢了。到最后所有别的题都答完之后,再回过头来心平气和地看它,也许就做出来了,即使仍不会,损失也不会太大。
举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吧:高考时,数学选择题的最后一题我被卡住了,当时怎么也做不出来,有点着急。但我很快回过神来,放弃了那道题。后来,当别的题做完之后,我才又去看那道题,发现它其实只不过转了个小弯儿,并不难的。就是因为没有被那道题羁绊,所以我数学成绩很理想,得了148分。
3、应考前要将准备工作做得充分
影响高考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复习得是否充分。但同时,其它一些因素也同样会影响高考的发挥,所以我们应该在临考前将准备工作做好,并且要做到事无巨细都得亲自过目。
比如:准备二支2B铅笔,准备2~3支写起顺手的圆珠笔(或钢笔),等等,试前都要想到不要以为它们是小事就不给予重视。
4、参加口试不要紧张
报考外语类专业或与外语相关的专业的同学都要参加口试。而且口试的成绩对于能否被录取也是很重要的。我觉得口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紧张。有些人平时口语不错,但一参加口试就因为紧张而结结巴巴,影响了成绩,这岂不是很冤枉。
所以参加口试时心情要平静,对主考老师要“视而不见”,好像自己是面对空屋子说话,同时要注意流利,如果出现错误也不能停顿,更不能回过头去重说,而要继续说下去,就当错误没有发生,否则会因为小错而影响整个口试。
学习方法和临场技巧还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是否适合你的情况。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不该使自己的老年沉浸在对少年时没有努力而造成的痛苦回忆中。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