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填报技巧 >

填报专业技巧

2012-08-25 23:24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选择专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选择了未来、选择了人生。

      许多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出现了“曲折”,根据一项对1500名当代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填报志愿时“没有认真考虑,随便凑合”的占22.94%,“为了确保录取可能性而按分数对号入座”的占24.7%,可见近半数大学生在当初进行专业选择时缺乏主动的未来意识和自身价值意识。心理专家对高考生选择专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发现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主要存在以下误区。首先,重视选择学校而忽视专业,当考生进了大学后才感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不对,为此而懊恼,在有的大学里转专业很困难,只好随波逐流,甚至有的到了近30岁,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哪方面能有较大的发展;其次,根据目前职业的“冷热”状况来选择专业,由于职业的“冷热”状况是目前情况,等四年毕业以后,职业的“冷热”状况早已发生变化,重新选择谈何容易;第三,凭感觉选择专业,有的考生一进入大学进行专业学习时发现所选择的专业或相关职业,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学习动力开始下降,难于掌握该专业的必备知识;第四,父母包办,多数情况是父母利用其便利条件、社会关系等,能给孩子安排一个稳定的待遇高的职业,父母就决定了孩子的专业选择,而有些是父母认为,孩子太幼稚,孩子不会选择,结果使有些孩子学起父母决定的专业来很痛苦。

      如何避免因为错误选择而造成的遗憾?考生和家长应该从考生自身的兴趣爱好、自身的能力、社会需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避免各种误区。

 

      一、把握好自身兴趣与专业选择的关系

 

      一个人想要上理想学校的专业、获得理想的职业,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知识,要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有正确的认识,还要了解自己的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一种态度,在兴趣的背后存在着所谓的欲求或冲动。当兴趣与行为一致时,便成为促进行为的一种动力,就能调动整个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去积极地感知、观察事物、思考并大胆地探索,就能使得情绪高涨、想像丰富、记忆效果增强。只有在了解了自我兴趣以后,升学、就业的适合率才会明显提高。对学校、机关、企业来说,他们可以最快地获得所需的人才,有针对性地培养、提高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个人来说,他可以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在工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著名科学家丁肇中的专业和职业选择就是很好的例证。丁肇中在念中学的时候勤奋刻苦,高中毕业会考成绩优异,被保送进了台南的成功大学机械工程系。在大学学习了一年以后,他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是物理,物理学的广阔天地经常令他心旷神怡。这时他开始反复思索自己的前程问题,渐渐地产生了想转入物理学系的念头。暑假回家时,他向父亲说了自己的想法,父亲深知自己儿子的性格,知道当物理学家比作工程师更适合自己儿子的特点,更能发挥自己儿子的特长,同意了他的想法,于是一个对世界物理学界具有重大意义的决定产生了:丁肇中正式决定从机械工程专业转学物理学专业。丁肇中只身到美国攻读物理方面的学位,经过十几年的刻苦学习和努力工作,终于为人类首次发现了J粒子,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因此个人的兴趣在专业选择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得比别人好,将来能成就一番事业,相反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缺乏动力,缺乏学习热情,导致某些课程学不下去,出现考试不及格,连学业都难于完成,又怎么能指望将来能干出一番事业!有的学生专业知识学不下去时,沉迷在玩游戏的刺激中,最终换来了退学通知书。

 

      二、把握好自身能力与专业选择的关系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等,它是人们从事一切需要一定智力水平活动的必要条件。特殊能力是在特殊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能力,比如绘画、作曲等。例如作曲就要求具备情感、音乐表象力和节奏感这三种基本能力。能力水平高,则理解力、判断力强,并且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能充分抓住各种机会。

      在研究专业选择失误的大学生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忽略了自身最重要最宝贵的因素——自身的能力。由于很多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把专业的“冷热”程度作为首要因素进行考虑,也就是首要考虑就业因素,或其他因素,而没有把选择专业和人生目标、孩子的成才结合起来考虑。人生的辉煌,莫过于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选择了能发挥自己能力的专业,其实就是在实现自我价值,就是在最大程度地开发人力资源,也就最容易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因此个人的能力在专业选择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选择了能充分发挥自我能力的专业或职业,人生目标就会更远大,就会醉心于为社会创造价值,就会醉心于迈向自我实现的境界中。

 

      三、把握好冷热门专业、社会需求与专业选择的关系

 

      形成冷热专业的第一个原因是就业因素。一些专业由于就业前景看好,填报的人多,就形成了热门专业,反之,则形成了冷门专业。如前几年的会计类、广告类、外语类专业就业率高,很多大学、包括一些理工科院校都开设各种层次的会计专业,形成了当时的热门专业。没几年,社会需求没有增加,有的还出现了减少,毕业生人数大增,自然就出现了人才过剩。第二个原因是行业因素,工作环境相对轻松的行业如现在的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专业是热门专业,教师行业受到尊敬,形成热门,而工作环境相对较差的行业如地质类专业是冷门专业。冷热门专业形成“两重天”,冷者愈冷,热者愈热。

      一些家长和考生填写志愿,会把将来求职是否方便看得很重要,一心盯着热门专业,认为热门专业以后就业容易。这种想法是无可非议的,但如果把就业因素看得过重,只考虑就业因素,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填写热门专业还要考虑各种风险:热门专业报考的人多,“撞车”现象严重,要承担不被录取的风险;热门专业学费较高(农学类专业成本比艺术类专业成本低),要承担高成本风险;很多优秀的人挤到了一起,自己很难出头,就显得不优秀,要承担非理智行为风险。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