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郑州教育 > 教育资讯 > 教育之窗 >

上饶之窗教育频道开通

2012-08-23 21:16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值-班-版-主 发表于 2010-10-12 16:54:50

上饶之窗教育频道开通 本帖最后由 值-班-版-主 于 2010-10-12 16:59 编辑

   
    继上饶之窗画报、上饶之窗招聘频道成功推出后,经过一个月的精心策划筹备,上饶之窗教育频道已建成推出。
   
    上饶之窗教育频道的建设旨在依托上饶之窗的城市门户优势为上饶教育机构和之窗网友们搭建最有效、最公信的交流平台和合作平台,从而为上饶教育机构、上饶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做出更多的服务和贡献。
   
    上饶之窗教育频道下设:校园快讯、专题、百家讲坛、教育人物、教育交流、教育时评、师生风采、优秀作文、美丽校园、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栏目,此外还有各类考试资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教育频道推出后,将为学校、师生服务,成为上饶教育界的“扬声器”和“歌舞团”,为上饶的教育事业增添光彩。


        

macil 发表于 2010-10-12 17:36:05

嗯。看了下,界面还不错,希望能举办更好,真正的服务上饶人民。

老夫子 发表于 2010-10-12 17:37:10

还有心理咨询栏目。

御剑西风 发表于 2010-10-12 20:12:54

宜居上饶 发表于 2010-10-12 20:15:15

本帖最后由 宜居上饶 于 2010-10-12 20:16 编辑

自己顶一~~,有要加入上饶之窗教育频道的单位会员(学校等教育机构)请mailto:sun@srzc.com。欢

迎教育机构入驻上饶之窗教育频道。另:盛情要请心理专家坐诊上饶之窗教育频

道心理咨询栏。

饮食卫生 发表于 2010-10-13 08:54:03

用心做事的人总能得到认同,公益事业因为众人的努力总是发展的,愿教育频道成为令人憧憬的桃李园

水掉哥头 发表于 2010-10-16 20:46:00

专业修改服装 发表于 2010-10-18 23:14:05

顶一个,为上饶的教育事业增添光彩。

铅山老道 发表于 2010-10-23 14:43:11



发这样的新闻和之窗的专业水准有明显的出入,汗死了



上饶的教育新闻真少啊,去了四五条是逸夫小学的新闻,还有里面是空的。

跳跳2 发表于 2010-10-25 11:11:11

上饶的确需要这样一个教育频道!希望坚持!越办越好!

dffjsbn99 发表于 2010-10-25 12:12:21

那些散在风中的记忆 那些散在风中的记忆



   
       车子在山腰前一个转弯,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养老院,那儿,曾是我童年时,所有关于故乡的记忆。
  以前,那儿是一个小医院,陈旧的一幢两层小楼,有木制的地板,踩上去发出低沉的咚咚声,木制的扶手因为潮湿有些淡淡的粘手,手指上会因为不留意而粘上些许驳落的稀疏的漆,细碎得让人摸不去。那样的陈旧,仿佛一直流落在夕阳里。
  我姑姑的房子在医院的后面,穿过后门,隔着一条浅浅的水沟,沟上横一小桥,小得只能一个人通过。房子后面,有大片的田野,春天时会有许多勤劳的农民在那里耕作,初夏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碧绿的稻苗,夏夜里是此起彼伏的蛙儿大合唱,秋天里金色的稻穗谦逊地低着沉重的头,一阵风过沙沙作响,仿佛在说,快来上海时光整形医院收割吧,我早已成熟。秋夜里很是幽静,透出淡淡的蛐蛐儿叫声,窗子里掩不去的月光如水一般地挤进来,显得迷迷蒙蒙。
  每次放假,我是极爱回故乡的,那儿有一块玩耍的伙伴,有芳草清香,有明媚阳光。
  小的时候,先是在房里跑跳,再是去房外追逐,与其他孩子打闹,甚至为争夺一把剪刀划了手。
  一直到足够北京黄寺整形大的时候。大到会对更大的地方产生兴趣。
  医院的主楼是门诊部,日日有往来不断的病人,护士们穿白色袍子,在没有太多事的时候笑着聊天,大厅里的采光很好,她上海最好的整形医院们匆忙地织着毛线,对我打招呼,叫我跳舞。
  我在幼年时接受过一段时间的舞蹈训练,参加过许多次大大小小的比赛,我那时仍然是很大胆的女孩子,希望所有人喜欢自己,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于是,我在那些浸透着阳光与灰尘的空气里翩翩起舞,自己哼着乐曲,打着节拍,走廊里的人都围上来看,带着赞许的表情,使我心里安宜得很。
  可是,比起那些舞蹈,我更愿意呆在医院的后院。
  也许那不该被称作后院。作口字型排列的房子,中间空出的一大块地方上是一个花坛,种了美人蕉、月月红等等,还有一种紫色的北京整形医院植物,折断的枝叶上流出丰溢的汁,我与我的表弟曾用它们作胶水,那透明汁液粘稠的很,真的可以贴沾一些纸或其它小东西。
  那两边的房子大概是B超室什么的,我那时仍不识多少字,只略微在脑海里有这样一个印象。
  我时常好奇地沿着墙根行走,看那些普通却透着阴森气味的房子,是的,我是这样感觉,也许潜意识里,它们便不可避免地以阴森的面孔出现在我面前。
  那些房子在我所有的记忆里,从没有开启过,它们无一例外地紧锁着,木头门合着,我站在跟前,透过门缝看进去,可是,我什么也没看到,里头是漆黑的,并且带着灰尘的味道,也许是木屑的味道,怪好闻的。我匆匆退开,好像看见了闪光的东西,膨体隆鼻兴许是镜子什么的。
  它们,在我幼时的心中,是神秘而不可知的,永远暗暗的,无法让人看得明了。我那时已听过很多的鬼怪故事,我甚至钟情于《聊斋》,医院在我那时的脑海里,与那些可怖的故事脱不了干系,那扇木头门,不仅挡住的是阳光,且是我窥视的双眼。
  作为孩子,更多的时候是和我的表弟玩游戏,我们一同长大,乐此不疲地做着些现在看来十分傻,十分幼稚的游戏。
  后院的墙根里有一大片翠绿的三叶草,密密地铺得如地毯一般,我们拿着瓦片,作请客吃饭的游戏。
  大抵孩子们对烧饭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情,我们更不例外,三叶草地上长着一棵很茂盛的树,我一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只是知道上面会时常落下小绒球一般的花球,我们拣起那些花球,拔出三叶草,它们的根块肥硕,还会连带那花坛中的美人蕉、月月红什么的都采了来,放到瓦片上用小石块砸得很碎。我们也会做饺子,浇许多水在土块上,手捏了团得圆圆的,放在太阳底下晒,我一直相信它们会干掉,然后像那些煤球一样,可是,它们总是变成覆盖在地面上的一层泥。
  我们将那些花叶塞进小果冻壳子或其它什么的盒子里,作一盘盘的菜,我把瓦片上流下的草汁倒进小杯子里,作为红酒(虽然它是绿的),我们学着电视里的人们那样交谈,故作客气地说,“请用,没什么好招待您的了,十分抱歉!”,然后用比英国贵妇喝下午茶更认真的态度矜持地举起“碗”……那些游戏,流失在我满目青翠的童年中。
  那时最怕的是不远处山下的一座小庙,也许那不能算作庙,更像一个囚禁人的牢房,那里头摆着供座,点着香,并不是什么十分可怕的东西,却让我不寒而栗,每次路过,都是飞一般地跑过去。
  我与我的表弟也时常拿了微薄的零钱去买一些吃的小零食,街上有跑来跑去的小孩子,我从不去关心他们。
  后来,姑姑搬出了那间房子,医院也改作了养老院。
  我只在很久以后的一天进去过,那陈旧的门诊部没了,花坛也没了,好像那散发着微微消毒水气味的地方只存在于我记忆中。
  多少年过去了,再去看那间我曾住过很久的房子,早已经荒废掉了,连水沟中的水也不再清澈。
  但是,我现在仍会经常地想起,在这样的深夜想起,那些散在风中的记忆。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