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帅 配图
□记者 杨霄
本报讯 昨日,服务中国网民13年的雅虎邮箱如期与其用户道别。2007年,雅虎中国在国内率先承诺邮箱“终生免费”。今年4月,却突然宣布:邮箱功能将于8月19日关闭,请尽快“搬家”。
这或是移动互联时代,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产品,颠覆传统电邮使用价值的经典缩影;也或是阿里巴巴与雅虎长达5年“离婚”博弈的一个必经结果。
与雅虎“吻别”,真的不容易
雅虎邮箱要停运,其全国用户昨日都很忙。
“悲催!不但要向所有客户告知更新联络邮箱的消息,更要对所有使用雅虎邮箱注册ID(网络身份标识号码)的网站,全部更新其用户名与联络邮箱。”郑州某上市公司外联部负责人寇女士即是“搬家人”之一。
寇女士称,公司在新浪官博ID就是由雅虎邮箱注册的。上市公司尤其需要及时掌控网络信息,一刻不敢耽搁。
电子邮件作为互联网应用的基础功能,电邮ID早已成为公民重要的网络个人信息与资产。由于其不存在“重号”,多数网企将产品或服务的登录模式,设定为“电邮ID=该网登录ID”。比如,登录新浪微博、淘宝网、支付宝等,用户的电邮ID就是“开门的钥匙”。
正因如此,并非所有雅虎邮箱用户的“搬家工程”都很顺畅。昨日,仍有不少雅虎邮箱用户在网上抱怨,部分社交论坛、消费服务及银行网站并不提供“修改ID”服务。也就是说,使用雅虎邮箱ID的用户,在此类网站上可能会出现短期无法登录,或者邮件投递无门的状况。
对此,雅虎中国公关部表示,用雅虎邮箱注册的其他互联网服务账号,不会因雅虎邮箱的停运而失效。关联网站无法登录,可联络该网客服查明原因。同时,他们建议用户尽快注册、绑定一个“阿里云”邮箱,该邮箱可继续接收发往原邮箱的邮件,直至2014年12月31日止。
“用了10年雅虎邮箱,谁能记清楚用它注册过多少项网上服务?”河南省电子商务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苏丰在同样困惑。
即时通话,让电邮彻底“老”了
雅虎邮箱在国内有多少注册用户?
这一问题,自4月18日雅虎宣布将停运邮箱业务后,即被媒体反复追问。直至昨日,雅虎依旧对此讳莫如深。
知名互联网数据统计机构Hitwise曾发布数据称,雅虎中国邮箱停止服务,将影响国内2%的邮箱用户,其邮箱的访问量份额在过去一年中持续萎缩,目前已降至1.91%,市场排名由2012年12月的第4位降至第6位。
遥想“雅虎”当年,1999年进入中国,不仅普及了中国第一代网民使用电邮,被中国网企当作“教父”膜拜;而且在2007年第一个喊出邮箱业务“终生免费”。岂料,它却成了“短命”的免费邮箱。
“在街头大妈都知道用微信能省短信费的时代,电邮的可利用价值被弱化是必然结果。”业内人士表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加速普及,对传统互联网产品是彻底革命。诸如电邮,除一些政府机构及公司为发送公函仍在使用外,多数个人用户都通过QQ、微博等即时通讯工具完成文件传递。
“没有不能被颠覆的产品”,是互联网产业持续创新的经典缩影。但2007年后,雅虎中国并没有依托其强大邮箱产品的用户群获得市场上二次“新生”,甚至未拿出一款像样的新产品。
正如雅虎中国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的,邮箱功能下线后,该网的核心产品仅剩门户资讯,主营收入来自门户广告。
但记者注意到,Hitwise公布的当前国内邮箱服务前五位:QQ邮箱、163网易免费邮箱、搜狐闪电免费邮箱、网易手机邮箱和QQ手机邮箱,似乎在品牌与信息整合能力上,都要比雅虎中国更容易让人记住。
阿里“去雅虎”,“婚变”或为源头
截至目前,在估值近千亿美金并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网企的阿里集团旗下,雅虎中国或是经营收益、品牌影响力最弱的全资子公司。
“2007年后,阿里巴巴都不愿公开提到它。”一业内人士称,阿里与雅虎的5年婚变,或是导致雅虎中国老虎变病猫的根源。
“雅巴合作”,是全球互联网产业一场极富戏剧性的婚姻。
简单地说,2009年之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与雅虎创始人杨致远一直是好兄弟。于是,在2005年马云要做大阿里之时,杨致远伸出援手,以中国雅虎(后更名为雅虎中国)全资产与10亿美元投资,成为阿里的三大股东之一,雅虎持有阿里巴巴40%的股份,拥有35%的投票权。
二人谁都不曾想到,随着2009年杨致远离职雅虎,雅虎的新舵主巴茨将双方和谐的局面打破,公开指责马云没做好雅虎中国。此后,双方进行了长达5年的“离婚”斗争,总之,分手价格很“贵”、矛盾很多。
如2012年9月,阿里付给雅虎71亿美元的“分手费”,回购雅虎所持阿里40%股权的一半。需要说明的是,阿里在2011年估值为350亿美元,回购雅虎20%的股权价值是70亿美元。但在2013年,摩根史丹利对阿里集团的估值为500亿美元。今年7月,频频传出阿里的估值已飙升至800亿美元以上。
今年3月,坊间一度传闻:阿里即将在5月把雅虎中国“退”给雅虎美国,而雅虎美国则在减持一定的阿里股票,换回阿里集团所持雅虎中国的股份。但消息被阿里集团否认。
有互联网业资深人士认为,雅虎中国关闭邮箱,既是市场淘汰落后产品的一个缩影,更是阿里集团“去雅虎化”的两步走战略,包括股权层面和业务层面。毕竟5年来,“雅虎中国”不但对阿里如同鸡肋,而且分享了巨额利润,“甩开雅虎”也许正是阿里系内心的渴望。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