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5日电 题:谁能让中国宝宝喝上放心奶?
中新社记者 刘育英
全球最大的浓缩乳清蛋白供货商恒天然2013年两次“出事”,对于颇为信赖“洋奶粉”的中国妈妈们来说,买国产奶粉还是洋奶粉,颇有些纠结。
8月3日,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宣布恒天然集团旗下部分产品可能含有肉毒杆菌毒素。中国质检总局4日确定四家中国境内进口商可能进口了受污染的产品。5日,恒天然指受污染产品总量达40吨。
奶业专家介绍,中国进口奶粉中新西兰奶粉占到八成,新西兰出口至中国奶粉中,恒天然又占到八成。据预测,肉毒杆菌毒素涉及到的产品估计达到900吨。
恒天然的表现或许能让妈妈们理性看待国产奶粉和洋奶粉。早在2010年6月,质检总局就查处了14个批次的进口乳制品不合格。今年4月,质检总局公布的进口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中涉及8400多吨奶粉。肉毒杆菌事件主角恒天然今年1月部分产品被检出双氰胺残留。
与此同时,国产奶粉的表现也并非如消费者所感受到的一无是处。2012年,中国官方组织对110个国内企业品牌(包括外资在华企业品牌)和140个原装品牌产品进行了比较监测。在七大类58个指标中,国产与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没有明显差异。
官方为国产奶粉背书,中国妈妈们宁愿购买高价洋奶粉,除不理性消费外,也有国产奶粉近年来的自毁长城。
2008年,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中,质监局在22个奶企的产品中发现含三聚氰胺产品,其中包括伊利、蒙牛等知名企业,消费者深感震惊。2009年,“皮革奶”在多地被查出。2010年,青海、甘肃、吉林再次发现奶粉中三聚氰胺超标。2012年,南山奶粉被检出黄曲霉毒素超标。
“一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被人们改成“一天一杯奶,毒害中国人”。国产奶粉被投下不信任票,不仅是奶粉质量,还有受到质疑的奶粉标准。2010年,中国修订乳品标准,但标准中的蛋白质含量、菌落总数仍引起很大质疑,认为标准“倒退”。此外,生产企业的小、散、多、乱,奶源管理的混乱,部分奶制品企业的不合规生产,都是造成乳制品质量问题的成因。
中国总理李克强5月份时表示,“重拳方有效、重典才治乱”,决不能再出现奶粉那样的信任危机。5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提高婴儿奶粉质量工作,称婴儿奶粉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要把国产优质品牌树起来。
6月份,中央九个部门联手出台“奶粉新政”,其中包括商务、工业、工商、卫生、农业等部门。中国将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奶粉,要掀起行业兼并重组,将建立自主奶源,将全面清理奶粉原料供应商和生产商,奶粉实行专柜专区销售。“九龙治奶”其决心之大、力度之猛,前所未有。
“神十都上天了,为什么喝不上放心奶呢?”网友调侃,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比登天还难。的确,国产乳制品虽然总体质量不输,但部分企业长期以来的急功近利,诚信缺位,已经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可信度,需要监管部门和整个行业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对于13亿人的“一天一杯奶”,中国依然任重道远。(完)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