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郑州教育 > 热点新闻 >

50年变迁“雷锋”不再孤单 “雷锋式”社团涌现

2013-03-05 09:39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①绿色中原的科普图片展吸引了很多人

②志愿者在郑州森林公园捡拾垃圾

河南户外救援总队队员在进行山地救援

  □记者李岩文图

  核心提示

  没有工资,没有收入,但为了帮扶弱势群体,为了提供法律、心理、技术等援助,为了科普知识,为了拯救古树、古建筑、野生动物,为了推动河流、大气、地下水少受污染……它们一直在坚守,而且逐渐壮大。

  它们是以非政府组织(NGO)为代表的新时期社会公益组织。在它们身上,50年来生生不息的雷锋精神,无论是体现方式、实施路径还是操作理念,都得到了发扬光大。

  继承雷锋精神公益社团遍地开花

  3月2日上午,3名驴友在安阳林州天平山景区干瀑沟景点坠崖,因山高路险,落差太大,接警赶到的消防官兵随即向河南户外救援总队请求增援。经双方五六个小时通力协作,救援圆满完成。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河南户外救援总队只是一家民间公益社团,由资深“驴友”于2006年自发组成,成员没有工资,也少有外部资金支持,而且救援全免费。

  如今,这支队伍已在全省发展到了20支救援分队,300多名队员。

  靠着成员的一腔热情,除在省内实施山地救援外,这支队伍还参与过“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西藏林芝雅鲁藏布大峡谷雪崩救援以及今年2月初的三门峡义昌大桥坍塌救援等国内重要救援行动。

  他们的24小时值班救援电话4000005110,已成为不少落难游客存活的希望。不管是飘雪的冬夜,还是烈日炎炎的夏天,不管是深不见底的绝崖,还是漩涡遍布的激流,队员们从未退却。

  与这支队伍一样,驻马店天中义工联合会、河南恩来义工联盟、和勤公益社、绿城社工、郑州关爱之家等为数众多的义工组织,近年来不断涌现。仅2012年3月4日,由大河报、腾讯大豫网发起的中原爱心联盟,就有省内60多家社会公益组织和高校公益社团加入。

  不完全统计显示,除官办公益慈善机构外,目前全省民间公益组织就有上千家。50年来广为流传的雷锋精神,可以说已是遍地开花。

  诉求更宽广更深刻也更有社会价值

  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尤其在经济发展困难时期,以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等为核心内涵的雷锋精神,关注的重点都离不开“人”,特别是社会底层弱势群体。

  历经50年发展,继承了雷锋精神的国内众多公益社团,已不仅仅局限于对特定人群进行简单的物质帮扶。他们更强调进行文化、心理、科学、技术、法律等精神层面援助,这也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后的一大需求。

  比如大学生志愿者上山支教、法律工作者进行法律援助……

  随着国内生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不少公益组织也开始关注与人休戚相关的“生态环境”,比如抵制“大树进城”,救助流浪宠物,反对猎杀野生动物,关注环境污染治理等诉求,都在强调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成立已近10年的自然之友河南小组,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如今,它更名为“河南绿色中原”,队伍日渐壮大。

  2011年年底,仅自然之友河南小组举行的一次古树保护圆桌会议,就有来自全省的50多家同类NGO参加。去年由大河报参与发起成立的“让候鸟飞”行动,仅在省内,至目前也已有近20家志愿者组织响应。

  新形势下,民间公益组织的关注对象仍在不断变化,更加宽广、更加深刻的公益诉求,由助一个人到助所有人,不得不说这是对雷锋精神的升华。

  坚守公益他们让社会充满爱与责任

  传承雷锋精神,践行公益似乎不难,但长期坚持下去,并非易事,它需要极大的爱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一些义工、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奉献爱心是常态,但也有不少义工、志愿者已把公益当成了自己的生活,就像一手创办河南户外救援队的“岁月无声”,倾力扶助弱势群体的终身义工方红,专注古树保护的年近八旬的省林科院研究员董云岚,投身古民居、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退休职工彭保红、“金方”以及致力垃圾分类处理的匡洁等知名志愿者,都已成为不少后来者的楷模。

  正是有了雷锋精神,有了榜样力量,才催化出近乎全民参与公益的蓬勃爱心。

  “民间草根组织不管关注人,还是关注动物,关注环境,其实也都是在关注自己,因为我们都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我们都离不开一个博爱的社会氛围,也更需要一个赖以生存的、能良好运转的共同家园。因此,践行公益体现的不仅仅是爱心,更是一种公民自身的责任。”河南知名民间环保人士崔晟说。

  恰如韦唯的老歌《爱的奉献》一样,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就“是人间的春风”、“是生命的源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