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区总医院和病人签订的协议书 河南商报记者 邓万里/摄
相关报道: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郑筱倩
昨日,有媒体报道,卫生部要在有条件地区开展“先看病后付费”试点,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强烈关注。
其实,早在5年前,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的部分病人们,就已经享受到这一待遇,出院时没钱还可以打欠条。
因为这项优待,郑州农民周可明捡回了一条命。
故事
不交钱能先治病?
说起4年多前的那场大病,郑州祭城镇金庄村农民周可明至今还有些后怕。
2008年8月29日,周可明突然大口吐血,随即被家人送到金水区总医院。
医生一检查,查出周可明因为肝硬化、腹水,引发消化道大出血,必须紧急手术。
昨日,周可明回忆,当时他一听要手术,说啥也不愿治了,喊着要回家。
“实在没钱啊。”周可明说,他们夫妻俩就靠在村里开个小理发店为生,养育三个孩子,日子平时就过得紧巴巴的,他实在害怕昂贵的医疗费用拖累妻子和孩子。
为了劝住周可明,医生说:不要钱给你治行不行?院长周国平过来又给他打包票,周可明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
讲述
见过太多看不起病的患者
当晚,周国平紧急为周可明做了手术,切掉了周可明的脾,截断了胃周围血管以及胃供往食道的血管。
“手术进行了5个多小时,光血就输了3000毫升。”周国平说,如果不紧急手术,周可明可能根本熬不过当晚。能不交钱先手术的原因,是因为金水区总医院2008年就开始推行的“先看病后付费”政策。
此举,在河南算首次尝试,比全国试点这一政策更早了3年多。
周国平说,2007年两会期间的一天晚上,他和卫生厅几位朋友聊天,听他们说,有人大代表反映新农合报销起来太麻烦。
对此,周国平深有感触,如今已从医46年的他,见过了太多病人因为没钱而放弃治疗。“有的子女都是含着眼泪,把爹娘拉回去。”
当时,针对新农合病人“先看病后付费”的思路开始浮现到他的脑海里。
分析
有新农合在背后“撑腰”
很多人劝周国平,一旦出现欠费,可能拖垮医院。但他不信这个邪。
他的底气来自于2006年9月,郑州市全面推行的新农合政策。
“金水区比市里还提前执行两个月。”周国平说,而且当时统一的筹资标准是每年50元,金水区加大补助,达到100元,报销比例也相应提高。
他算过账,新农合患者在他们医院能报销六七成医疗费,就算病人跑了,报销的费用起码能顾住本钱,最多搭个工夫钱。
他的另一个底气来自于新农合的就医模式,目前新农合的就诊手册都是以家为单位,也就是说一家几口人,合用一个“就诊本”,如果一个人在痊愈出院后,赖着医疗费不还,其他人再看病时,在该区将无法享受到这个政策。此外,由于全区的新农合和医疗机构联网,“赖账者”其他家庭成员在报销医疗费时,报销的部分将首先被新农合部门用于偿还此前患者欠医院的医疗费。
执行
有欠费农民卖房还钱
2008年1月,金水区总医院开始对郑州贫困的新农合患者推行“先看病后付费”,而且出院时没钱,可以打欠条。后来政策范围逐步扩大到郑州的城镇医保患者。
周可明医疗费花了近7.4万元,出院时应支付医院4.8万元。他和医院签了协议书就出了院。在协议书上,要签名按指印,并注明还款期限,最长时间为一年。此外,村医、村委会和所在镇农合办也要签字盖章,起到督促还款的作用。出院没一周,他就把钱送到了医院。原来,他卖掉了一处房子。城镇化改造时补了一套房子周可明自己住,还有套房子尚未分到手。出了院,他把这个没到手的房子的名额卖了,因为卖得急,每平方米只卖了2200元。周可明说,人家救了我的命,我应该赶紧还钱。
统计
5年来没遇到恶意欠款
2011年,曾有位脑出血病人欠了8000多元一年多没还。周国平领着医生去走访,才发现这家人实在是太困难了,这位患者和母亲是脑出血,父亲脑梗,家里只剩妻子和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是健康人。周国平决定免了他们的费用。周国平说,这样的病人仅有几例,而执行政策5年来,他们没有遇到一起恶意欠款事件。在他看来,执行这个新政策,不仅方便了患者,也解放了医生。
在传统看病方式里,患者住院必须交够足够的押金,一旦账户没了钱,医生就开始纠结,是否该继续为患者治疗。有的医疗机构甚至规定,医生为欠钱病人治疗要罚钱。
“现在,医生只需要考虑治病就行,不用有其他顾虑了。”周国平说,不用老催着病人交钱,医患关系也大大改善。
5年来,到金水区总医院考察的人员络绎不绝,而金水区总医院已把这项政策的服务对象,从郑州参合农民扩大到城镇医保患者。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