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郑州教育 > 热点新闻 >

国务院要求城市交通提速 郑州离公交都市有多远?

2013-01-12 00:25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本报记者尹海涛

  【新政】市民出行六成要靠公交

  1月9日,在郑州市75路公交车上,24岁的刘成达拿着一份报纸浏览着,忽然扭过头对同伴说:“你看这个新闻,今后我们坐公交估计会舒服点了!”

  同伴张宇伸长了脖子看了看,标题是《国务院要求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市民出行六成要靠公交》,于是要过报纸,仔细阅读了这个新闻。

  这个发自1月5日的新闻连日在群众中引起关注,当日不少媒体都报道了这条新闻:国务院近日发出指导意见,要求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要求,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保有水平和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大城市要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60%左右。根据指导意见,“十二五”期间,免征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新购置的公共汽(电)车的车辆购置税;依法减征或者免征公共交通车船的车船税;落实对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成品油价格补贴政策,确保补贴及时足额到位。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实施电价优惠。指导意见还要求,保障公共交通路权优先。集约利用城市道路资源,允许机场巴士、校车、班车使用公共交通优先车道。“十二五”期间,初步建立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推广出租汽车电话约车服务,方便群众乘车,减少空驶。

  “希望以后坐公交能优雅一点了!”看完报纸后,张宇还与刘成达谈起在郑州坐公交的各种艰辛经历。

  而涉及公交的这个新闻引起大家感触的,还是对于公交拥挤的经历和期待。

  【体验】五趟车过去,还没有挤上去

  1月8日18时,记者走出河南日报报业大厦,在农业路与经三路口的BRT公交车站候车,准备乘坐B1去天明路附近。

  18时05分,记者投币进入候车亭,此时的候车厅到处都是候车的乘客,有四五十人。

  3分钟后,1辆B1驶过来,然而车上黑压压的人群将门口堵了个严严实实,车门开了,却没有一人下车,等待上车的乘客奋力向上挤去,勉强挤上去两个人,再也挤不动了。后面的乘客不得不退回候车亭,而公交车的车门却因为门口站立了乘客关不上,经过一分钟左右的再次尝试,车门才勉强关闭,接着驶离了车站。

  随后不到5分钟,接连开过来两趟B1,却和上次的情景一样,没有几个人能挤上去,只能眼巴巴看着公交车开进来,又开走。

  接着是漫长的等待,约10分钟后,又一辆B1开进,再次重演了上次的情景,记者夹在候车的人群中,焦急却又无奈地等待着。

  每次听到服务人员报站的消息,充满期待,却又随着车上拥挤的人群而失望。

  半个小时过去,已经有五辆B1驶过,记者仍然没有挤上车,和记者一样情形的还有不少人。

  18时40分,实在等不及,记者改为换乘B18,才得以离开这个BRT公交站。

  【故事1】每天,在公交车上“晃荡”三个多小时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不是生离死别,而是我站在郑州公交的车门里,你却挤不上车。”有网友在网上发微博这样调侃公交的拥挤情况。

  刘刚是2011年大学毕业来郑州参加工作,租住在郑州北环的庙李村。刚到郑州的第二天,就感受到了乘坐公交的艰辛。

  刘刚说,他上班的地方在大学路与航海路附近,每天都要一大早起床去乘坐公交车,坐K906路,或者坐B20,中间还要换乘一次。

  “顺利时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不顺时,等公交得近1个小时,然后堵车再1个小时,路上还需1个小时,才能到家。”刘刚说,幸好自己的工作性质不需要赶点,不然要经常迟到了。

  谈起乘坐公交经历,刘刚感触颇多。他说,其实郑州的公交车还算是很多的,平均5分钟就有一趟。但就是人太多了,在上下班高峰,来一趟公交车,看着车上满满当当的人群,你根本就不敢往跟儿凑,第二趟、第三趟、第四趟……情况还是照旧。刘刚说,刚开始的时候,感觉挤公交车很不舒服,自己不好意思加入到人群中去挤,只是在旁边看别人都上去了,自己才往上挤。但后来“不得不硬着头皮加入到挤车的行列了,要不然连着来几辆都坐不上车。”

  “其实,算一算,我在公交车上耗费的时间可真不少!”刘刚在自己的手机上下载了很多电子书和小游戏,候车或者有座位的时候就拿着手机看看电子书或者玩玩游戏。很多时候,他都需要在公交车上“晃荡”三个多小时,只能以此来打发这些无聊的时光。

  城市上班族们每天要花多长时间在路上?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2年11月初公布了《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计算了中国50个百万人口以上的主要城市平均上班时间,北京以52分钟居榜首,广州、上海、深圳分别以48、47、46分钟紧随其后。而调查显示,郑州上班族们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也接近北京、广州和上海这些大城市。

  【故事2】“逼”出来的买车计划

  1月8日,赵永飞决定买车了。在郑州北环一家汽车4S店,他看中了一辆小轿车,7万多元。

  在郑州工作了8年多,他和媳妇一直都是乘坐公交去上班,有时打车,收入还不错的他们想多攒一些钱,为以后的生活做一些储备。

  “可是近几年,我发现郑州的公交和出租车越来越难坐了。”赵永飞说,遇到上下班高峰期,公交挤得不得了,出租车也很难打,他有好多次就因此错过了与朋友的聚会。

  令他觉得买车迫在眉睫的事情是:媳妇怀孕了。“我每天挤挤公交没问题,可是不能让媳妇挺着大肚子去医院检查、上下班挤公交吧?就目前郑州的情况,万一媳妇出现紧急情况,打车打不到,公交挤不上去,多吓人啊!”

  虽然每人买车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一个现实却是,郑州的私家车越来越多交通压力与日俱增。

  1月7日,郑州市交巡警支队公布了2012年全年新登记入户机动车车辆数字:307618辆,突破30万辆大关。截至2012年12月31日,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104889辆。其中市区1068736辆,县(市)、区1036153辆。

  根据郑州市交巡警支队的调查分析,在郑州市区四环以内,理论上路网的承受量为145万辆。而实际上,四环以内路网的出行量达到100万辆,即将陷入交通瘫痪,无法出行。而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当郑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于2014年底达到280万辆时,郑州市将陷入全面拥堵;到了2015年底,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20万辆时,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将面临交通陷入瘫痪的风险。

  【期待】“公交都市”向我们驶来

  在公交拥堵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焦点的背景下,国务院指导意见的出台,迅速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

  而在郑州,能否实现城市出行六成靠公交?何时能实现这个目标?郑州离“公交都市”还有多远?1月8日,记者走访了郑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和郑州公共交通公司等单位。

  郑州交委一位负责人说,去年10月底,在深圳举行的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上,郑州入选全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一批创建城市,与其他14个城市共同进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快车道”行列。去年9月,郑州市发表的《畅通郑州白皮书(2012-2014)》中,明确了郑州市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十项举措。到2014年底,郑州市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居民出行中的主体地位,常规公交线路达到300条、线路总长度达到4621公里,有效形成快速公交、干线公交、支线公交和微型公交互为补充的“四级公交网络”,万人公交车辆保有量达到18标台以上,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5%,主城区500米内可乘上公交车,5分钟换乘,新能源车辆比例达到15%,公共交通平均运输速度达到每小时20公里,全面实现“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发展目标。

  而郑州公共交通公司宣传部门则透露,郑州公交在未来几年也将有大动作。今后每年新增微型公交线路10条以上,微型公交线路达到60条;每年新增500~600标台空调舒适型公交车辆,确保80%以上线路高峰发车间隔在3分钟内;至2014年底,郑州常规公交线路达到300条、线路总长度4621公里,有效形成快速公交、干线公交、支线公交和微型公交互为补充的“四级公交网络”,万人公交车辆保有量达18标台以上,确保“主城区500米上车,5分钟换乘”;每年新开公交线路20条,新增公交场站17个。到2014年底,主干道公交港湾设置率达30%。至2014年,主干道公交站点电子站牌覆盖率达50%。

  策划肖建中

  统筹史家轩李卫华

  李东红

  编辑李运海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