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58.241.22.* 发表时间:2007-12-26 08:07:53
15
热点新闻
近九成机构认为明年中国股市不会走熊
2007年12月26日 07: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本报记者 马婧妤
国泰君安证券日前对来自公募基金、券商、私募基金、保险等机构的372位投资者代表所做的一份调查显示,近九成投资者认为2008年A股市场不会“牛转熊”,71.8%的投资者预计明年上半年大盘将继续上涨,五成五投资者将上半年的大盘点位看到了6000点以上。
作者:218.104.52.* 发表时间:2007-12-26 08:09:49
16
热点新闻
国泰君安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投资者都认为明年宏观经济仍然将维持一个合理而快速的增长水平,但增速会比今年略有下降。投资者在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看法比较一致,70.7%投资者认为明年人民币将会加速升值。
此外,对于正在筹划中的港股直通车业务,65%的投资者认为港股直通车对内地股市的资金分流作用有限、对A股市场影响很小,或是有助于A股市场成熟化,占比26.4%的投资者认为港股直通车将对A股市场形成较大的资金分流作用。
上涨、盘整将为市场主形态
该调查显示,与今年中期三成机构投资者持仓80%以上相比,目前大多数投资者仓位较轻,已经有31%的投资者将仓位比例降到50%以下,但对于明年A股的走势,却有近九成机构投资者表示了乐观。
其中,有44.1%的投资者认为明年A股市场牛市格局未变,44.4%的投资者认为市场将进入箱体震荡格局,仅有4.1%的投资者认为A股明年将走熊。这说明,一旦市场信心得到普遍恢复,来自机构手中的新增资金将不会匮乏。
国泰君安调查还表明,71.8%的投资者看好明年上半年大盘上涨行情,54.7%投资者认为上半年沪综指会涨到6000点以上,另有23.5%的投资者预测股指会涨破7000点,仅有一成五投资者认为明年上半年市场将在5000-5500点左右盘整。
对于明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情况,有45%的投资者认为其增速将保持在25%-30%,25.6%的投资者认为此区间可能在30%-40%。
弱周期行业最被看好
与今年年中调查结果不同的是,此次看好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者比例从84.18%大幅下降至26.9%。此外,看好机械装备与有色金属行业的投资者比例从今年中期的48.1%和43.4%下降到了29.6%和10.2%。
弱周期行业则成为目前投资者看好的热点,看好食品饮料、电信、农业的机构投资者比例依次为53.2%、33.6%和33.6%,其中看好电信和农业的投资者比例上升明显。
在明年的投资主题选择上,人民币升值、央企整合、节能减排、奥运与通胀五个主题比较受到投资者认同,其中又以人民币升值主题和央企整合主题最被看好。不过,选择“淡化主题,以挖掘个股为主”和“以各种策略灵活使用为主”的投资者仍是主流,占比分别达到53.0%和29.8%。
作者:218.104.52.* 发表时间:2007-12-26 08:10:31
17
热点新闻
聚焦能源白皮书:五大措施提高我能源资源供应能力
2007/12/26
作者:枫林晚霞 发表时间:2007-12-26 21:52:00
18
热点新闻
我国提高能源供应能力的措施包括:
一是有序发展煤炭。我国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力度,支持大型煤炭基地的资源普查和地质详查,规范商业性勘探,提高资源保障程度,稳步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二是积极发展电力。我国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优化电源结构。优化发展煤电,大力发展水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电。
三是加快发展油气。我国继续实行油气并举的方针,稳定增加原油产量,努力提高天然气产量。
四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我国将加快大型水电建设,因地制宜开发中小型水电,适当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推广太阳能热利用、沼气等成熟技术,积极推进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发电等利用技术。
五是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我国将继续积极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生物质能利用、太阳能热利用等,为农村地区提供清洁的生活能源。
白皮书指出,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本国能源资源发展经济,能源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远远高于多数发达国家。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具备了较强的能源生产供应基础。
作者:枫林晚霞 发表时间:2007-12-26 21:53:34
19
热点新闻
王石:建议三四年后再买房
CCTV经济半小时 2007/12/25
作者:匿名人士 发表时间:2007-12-26 21:56:06
20
热点新闻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个税起征点提至3000元
2007-12-25 06:24:2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网友评论 1602 条 点击查看
作者:枫林晚霞 发表时间:2007-12-26 22:08:25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